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右)和医疗团队合影。图源: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患者能够存活两个月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这是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一个巨大成功。”在得知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死亡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同玉说。
3月9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宣布,全球首位移植基因编辑猪心脏患者,57岁的大卫·贝内特死亡。他在1月7日接受了移植手术,术后几小时内并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5天后撤掉了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接下去几周移植的心脏功能稳定,患者可以恢复很多正常生活。
但是到了3月份,他的健康状况明显恶化。这颗猪心脏最终在他的体内跳动了两个多月。
基因编辑技术“立功”了
这次的移植最初能获得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应的猪经过了基因编辑。
据悉,供体猪敲除了3个排异反应相关基因,以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性排异反应;敲除1个生长基因,以防止移植后猪心继续生长;敲入6个人类基因,让猪的器官对人类免疫系统更耐受。
朱同玉表示,异种器官移植最初几小时会出现超级排斥反应,贝内特能够存活两个月说明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已经越过这一“超级关卡”。但接下来,还有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道关”,都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拦路虎。
另外,移植后感染以及动物源性病毒都是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
“异种器官移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供体动物要编辑多少基因、编辑哪些基因,如何建立人畜共患病和免疫学评价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朱同玉说。
上海有发展异种移植的产业基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供体短缺是最重要的矛盾。我国一年的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多例,供体主要来自器官捐献,来源有限,终极解决办法还是靠异种移植。
异种移植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朱同玉介绍说,1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尝试把一头羊的肾脏移植给一个小姑娘。由于猪和人在食性、代谢水平等方面接近,体温、心率,以及一些器官的“性能参数”也和人类相近,常被作为异种移植的最佳选择。
在贝内特移植猪心脏后的一周内,医生又将猪的肾脏移植给一位脑死亡的病人,移植了两个猪肾脏23分钟后,其中一个肾脏就开始干活产生尿液,并且在最初的24小时持续产生了超过500ml尿液也未发现超急性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是个新兴产业,上海有非常好的基因编辑和免疫学团队,还有病毒学、病原微生物专家,有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这些都为上海发展异种移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朱同玉透露,上海已在布局包括心、肝、肺、肾在内的异种移植的实验基地,存活了两个月的贝内特无疑为更多人带来了希望。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