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资料照片
聚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已纳入上海2022年主要任务之一。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科协界别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建设统一数字化社区事务管理平台 共建智慧社区的建议》的提案。
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智慧社区试点示范项目的不断推进,试点社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业主的参与度均有了显著提升。
数字化社区建设,目前主要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其建设的物业服务平台在数据感知采集、服务过程展示,以及业主信息获取、事务参与等方面已有明显改善。然而,在社区的主要参与方——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业主等各方的沟通平台未能持久化,信任和监督机制建设亦未能平台化,物业提供的服务平台是否全面、客观、及时,以及物业公司更换后社区的相关资产、数据无法有效传递集成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如何在信息透明、互通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统一的、可持续的数字化社区基础平台,对智慧社区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案表示,目前社区平台服务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物业公司通过自建的物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向业主提供部分物业管理信息的发布、展示;二是仍然采用张贴公告通知等传统方式发布信息。
这两种情况存在“三大痛点”:
一是业主获取信息难。一直以来,小区通过业委会与物业公司进行合同签署、服务委托、考核结算等沟通和管理工作,业主难以了解物业公司、业委会的日常工作。物业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业主反映给物业的问题和建议是否及时响应、是否妥善安排处理?后续有没有人监督检查、有没有评价考核?……由于物业服务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信息披露、考核机制,没有平台及时发布和查看进展情况,导致了物业服务的工作“看不见”、业主难参与的问题。
二是资料数据传递难。更换物业公司时,社区的房建、设备、业主信息等资料数据基本都是通过纸质材料进行移交,经常出现资料数据遗失的情况,以前反映过的问题找不到、维修保养的记录找不到,工作交接容易出现断层。
三是跟踪监督实施难。业委会成员基本都是“兼职”,且大多是义务性质的工作,难以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监管。物业日常服务缺乏监督、缺乏评价考核,业主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也缺乏跟踪监管。物业公司做了不知道、不做没惩罚,有些物业公司也就简单做、少做甚至不做;业主对物业提供的信息不信任、服务不满意,不交或延交物业费,影响了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物业服务质量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只会形成互相“伤害”的恶行循环。
针对“三大痛点”,提案提出由政府主导,建设统一透明的、可持续化的数字化社区事务管理平台的建议,并对平台提出“三大需求”。
1、基础数据管理
将社区的基础数据进行统一地数字化管理,包括房建基础信息、图纸资料、维护维修记录,设备设施图纸资料、数据记录等。信息不随物业的变更而缺失,成为社区无形的“固定资产”。并建议在小区的关键部位、安全隐患节点等安装采集监控、预警传感等监测设备,将相关数据纳入社区基础数据,动态跟踪并及时分析处理。
2、信息发布展示
提供物业服务的信息及时发布和展示功能,公开、透明地发布业委会选举投票、物业招投标、物业服务质量评价排名等信息和情况,让物业服务“看得见”。
3、服务监督评价
让业委会和业主通过平台对物业提供的日常服务进行评价和监管,对业主反映的问题进行直接的跟踪和评价,拓宽业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动员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共建。
作者:沈湫莎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