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今天(9月11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24.30%,达到上海市“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继续领跑全国。
据了解,这项由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20年4月至10月开展的抽样调查,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至69岁公民,回收有效样本309027份,其中上海市回收有效样本13016份。调查发现,上海市公民对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程度较高,互联网已成为信息时代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首要渠道,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市公民理性思考能力,科学意识获得进一步提升。
“对全社会的科学普及,有助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公民认识世界的格局,塑造人们的理想信念,这项素质对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甚至是否能够成为‘领跑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金亚秋说,他表示投身科学普及,是每个科学家必须要肩负的使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走出实验室,成为科学“代言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在启动仪式后的科技会客厅中,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查学雷借用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话激励年轻人心怀星辰大海的远大理想。
两位曾经的同寝室同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和中科院院士金亚秋,则聊起了中国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具有后发优势,我们计划将开展11大类的空间实验,未来或许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的空间实验又取得哪些进展。”焦维新说。他还给每一位市民发出一张邀请函,邀请每个人到月球上去看一看。
除了主场活动外,今年科普日活动正在城市各个角落上演。第四届上海科技电影周的13部影片,将以3元公益专场和活动专场的形式与市民见面,截至目前为止出票率已超过70%,其中周末两天的所有场次在抢票当天就已基本售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探访之旅”将分五期依次展开,其中一场将讲述上海“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科幻大咖也齐聚上海,将为圈内圈外小说迷们讲述科幻那些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及“社区书院”建设点,千余项各区和街镇品牌特色科普活动下沉基层、深入社区,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公共科普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科协领导还为上海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等6个“科学传播特聘”团队颁证,倡议更多的专业团队广泛开展各类涨知识、学技能、可操作、重探索的精彩科普活动,满足市民群众对新时代科普服务的需求。
作者:沈湫莎
摄影:邢千里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