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三星堆的文物又组团上新了!3号“祭祀坑”中,一块绝美的“神树纹玉琮”惊艳出土。
三星堆出土的玉琮。图源:新华社微博
据专家推测,玉琮起源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刻有一棵通天神树,证明三星堆先民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能和千里之外进行沟通。也就是说,是良渚人“教”三星堆先民制造了玉琮!
(*注意:良渚文化早于三星堆文化,他们不是同一时期的哦~)
有着“5000年前中华第一城”美誉的良渚古城遗址,早在2019年就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可是四千多年前,这个辉煌的上古文明突然离奇地消失了,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是杭州湾沿岸地区非常有名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家根据种种考古证据,推测良渚文化出现在距今5300-4300年前,且出土了大量精致的文物,可窥见当时石器打磨工艺的发达,被赞为“中华文明之光”。
良渚最有名的遗存当属玉器。
他们标志性的祭祀用品上是一头拥有两个铜铃大眼睛的野兽,野兽上面骑了一个人,他用两只手控制住了野兽,头上还戴着插有羽毛的帽子。
图源:《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最近,考古学家又在良渚古城遗址莫角山宫殿东侧的钟家港古河道中发现了6根巨大的木头,最长的一根17米多。木头上有非常明显的木构件,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它们应该是建造宫殿用的。
图源:央视新闻
良渚古城还拥有非常发达的水利系统工程,可是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设施如此完善的古城,却被发现大约4400年前被良渚人遗弃了,曾经辉煌一时的良渚文明从此衰落。
良渚古城具有发达的水利系统
图源:meipian
记录极端风暴的遗址
鱼山遗址是目前已知距离海岸线最近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之一,也是宁绍地区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包含有良渚文化遗存最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
考古学家在鱼山遗址发掘了很多探方,在探方里面可以看到地层。通过对良渚文化层(黑色泥炭层)顶部的侵蚀面分析发现,这些泥炭有被掀起来再撕裂,然后再重新沉淀下来的证据。
同时,在鱼山遗址考古学家还看到了很多树桩。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台风发生的时候,风力非常强大,会把树连根拔起,摧毁,留下了这些树桩。泥炭层顶部树桩的证据,也证明了良渚文化末期发生了非常强的风暴事件。
元凶:极端风暴
极端风暴事件大约发生于距今4500年前。良渚文化层上面的浅颜色泥层是海水入侵环境下形成的自然淤积,通过对地层微体生物化石进行分析,发现良渚文化结束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都是被海水淹没的。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里有一句话“从良渚到临平,1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洪水滔天,浊浪翻滚,以至于在这片土地上普遍留下了1米多厚的洪泛层。”说明了良渚文化末期,杭州湾南北两岸都有非常明显的“发大水”或者说洪涝灾害的证据。
华东师范大学王张华教授研究团队根据鱼山遗址反演了过去海平面的波动,发现大约距今4500年前的100多年时间里,有突然的海平面上升事件,相对海平面上升了至少有半米以上。
良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湿地稻作农业,台风经常发生的话,会有风暴潮水进来。盐水入侵,土壤发生盐碱化,不利于稻作农业的发展。如果没有水稻的话,就无法支撑专门的手工业,也无法支撑权贵阶层。最终,良渚先民离开了良渚古城另谋出路,这可能是导致良渚文化衰变的重要原因。
全球变暖并非与你无关
从当前的气候形势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风暴事件频频肆虐。
透过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值(跟平均值的差距)曲线,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全球气候变暖,海水的温度也在快速地上升,温度的上升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图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
但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这些都不是瞬时发生的事件,对于我们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当属台风这种极端天气事件。前不久台风“烟花”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而“烟花”还只是强台风,甚至都不算超强台风。
有气象观测资料统计,1945年以来的超强台风登陆中国沿海的次数明显增加了,台风登陆的频率也在增加。
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日内瓦发布了最新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人类的行动有可能决定未来的气候走向,如果不采取重大举措削减温室气体排放,2030年全球气温升幅恐达1.5℃。
假如全球的气候继续变暖,这些台风的路径、频率、强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许,我们可以从良渚文明遗址的地质学勘测中窥见一二。
全球变暖不是一个跟你我无关的大词。如果我们再不行动的话,一些史无前例的极端事件也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作者:王晓丹(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张华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