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在分类上隶属于哺乳动物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反刍亚目(Ruminantia)-牛科(Bovidae)-牛亚科(Bovinae)-牛族(Bovini)。目前在地球上现存的野生种类只有9种(据Groves, 1981),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北美洲,其中野生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境内;我国目前共有2种野生牛类:牦牛及印度野牛。
现生牛分为3大类:水牛、黄牛(Bos)和野牛(Bison)。水牛类又分亚洲水牛(Bubalus)和非洲水牛(Syncerus);尽管都称水牛,但两者在头骨和角的结构方面差别甚大,亚洲水牛的骨质角心横截面呈三角形;而非洲水牛的呈椭圆形,并且角根部分十分膨大和粗糙;不过两类水牛的肢骨都较为短粗。黄牛类的最大特征是颜面部延长;颅骨的顶骨部分移到枕面;角的位置后移,伸展方向是先两侧,再向上和向前,有一定的扭曲。野牛的头骨特征是颜面部较短宽,眼眶突出,颅骨的顶骨部分尚未后移到枕面,肩部的胸椎棘突高耸,犄角的伸展方向是先两侧,后向上,扭曲不明显,骨质角心表面纵纹发育。在亲缘关系方面,黄牛和野牛较近。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牛角是长在额骨上(而非在顶骨上),解剖学上也叫额骨角突。几种牛类虽说在头骨和角形方面不难区分,但它们在牙齿方面却高度趋同,难以分辨。
不论是亚洲水牛还是非洲水牛,它们都离不开水;而黄牛类则主要生活在森林环境,现今只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野牛主要在草原环境下生存,欧洲的野牛曾经在森林中生活,但其野生种群早已消失,而今北美地区的野牛也只生活在保护区内。
在地球上现存的大型哺乳动物中,牛类相对来说是起源较晚的。在距今约9百万年前,牛族起源于南亚地区(Bibi, 2007),但其真正兴起壮大还是最近2-3百万年前的事;
图1 第四纪是大型牛科动物演化的鼎盛时期(修改自Thenius, 1980;彩色图片主要引自Castelló, 2016))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各种牛类先后扩散到我国,并且随之在我国大江南北广泛分布;但非洲水牛从未达到过欧亚大陆。远古时代,我国北方地区先后出现的牛类动物主要有半牛(Hemibos)、丽牛(Leptobos)、小型野牛(Bison(Eobison))、水牛(Bubalus)、原始牛(Bos primigenius)及大型野牛(Bison(Bison));而我国南方地区史前遗址出现的主要是水牛(Bubalus)和大额牛(Bos (Bibos));
图2 在中国发现的各种更新世牛类动物 绘图:陈瑜
而牦牛化石则十分稀少。值得说明的是发现于北京郊区门头沟的原始牛残破头骨,代表了迄今发现的最大牛头;泥河湾盆地发现的原始牛肱骨,代表了迄今发现的该类动物的最大肱骨;推测这些化石代表的动物在生活时的体重应当在1吨左右;上述标本目前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图3 北京门头沟发现的原始牛头骨(A)和泥河湾发现的原始牛肱骨(B)与家养黄牛头骨(C)及肱骨(D)的比较
在过去很长时间,“E-L-E事件”(或3真事件),即真象(Elephas)-真牛(Leptobos)-真马(Equus)的出现被认为是第四纪的开端(约258万年前),但最近几十年的新发现及新测年结果均表明,上述3类动物出现的时间都在第四纪之前。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中最新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生物演化事件就是我们人类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而正是在这个阶段,大型牛科动物也得到了爆发式发展;因此说,牛类动物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是息息相关。
如今与我们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牛是家养黄牛(Bos taurus),其祖先是原始牛;原始牛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北部地区,并且前后延续了数十万年之久,最终于1627年在波兰最后灭绝。黄牛早在1万多年前就开始在南亚地区被驯化,最初主要是用作劳役;而后来主要是产奶和肉用;现代家养黄牛的品种多达500-800种,我们现在饮用的牛奶和享用的牛肉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这些动物;还有欧洲人喜欢观看的斗牛比赛,其主角也是黄牛。
在精神层面,黄牛一直被人类视为勤劳、奉献、勇敢和好运的象征;“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这是大文豪鲁迅的名句;此外,“牛”在中国文化里还寓意有能耐,有干劲;而在全球金融领域,“牛市”(bull market) 更是经济繁荣的象征。
总之,牛对我们人类现代生活是不可或缺的;牛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也时常给我们以激励和鼓舞。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中科院古脊椎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