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科技团工委组织下,这个春节,沪上八家科研院所及其所属科普场馆联合推出“科学·云时间”活动,让留沪过年的青少年不出家门就能在“云端”与科学相聚,用奇妙科普串起宅家亲子交流。
这八家“云”上开门的科研院所分别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科技馆、上海地震科普馆(上海市地震局)和上海昆虫博物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策划并参与这项公益科普活动的年轻人,本身就是留沪过年的科研人。
去年的武汉志愿者,今年要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代梦露是武汉人,曾坚守在抗疫一线。这个春节,24岁的她第一次选择不回家过年。去年此时,代梦露报名参加了武汉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当了40多天志愿者,协助小区管理,为社区居民送水送菜。今年,她选择在上海过年,并报名成为“科学·云时间”的志愿者。在她就读的上海有机所,整个春节食堂“不打烊”,保洁阿姨和门卫小哥也坚守在岗位上。每天,她都能收到食堂发来的菜谱,让她“点单”,除夕还能和留沪过年的同事一起吃年夜饭。
代梦露准备科学视频
这些周到的细节让她感到温暖,她也想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当收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发布的科普志愿者“召集令”时,便立马报了名。代梦露花了一个星期精心准备了两个实验,其中一个名叫“牛奶烟花”,就是将颜料点在牛奶上,再将洗洁精点在牛奶中心,这时你就能看到颜料随着水的张力不断旋转拉伸,如同放烟花。“去年,我在武汉服务的小区有几百人;今年,希望我的一点科学小创意能为更多人带去知识和欢乐。”她说。
线下“探秘”改为线上“云览”,有人因此脚不着地
“时间太紧了,但能在春节期间为宅家的人们送上这样一档科普活动,每个人都有一种使命感。”为“科学·云时间”提供保障服务的“科创荟”工作人员宋云飞说,正是着手参与这项活动,让他选择了留沪过年。宋云飞是无锡人,今年是他在上海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以前他从未在外地过年。两周前,当他正在犹豫今年是否也要回家时,听说有一档春节科普活动需要人手,于是决定留下来。“探秘”科研院所一直颇受欢迎,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今年春节改为“云览”。
为了让参与者能够与线上视频内容“同步”,活动主办方还以公益形式给预约家庭快递实验道具。 联系科研院所、敲定节目单、准备“道具”……宋云飞忙得脚不着地。春节期间,他还要负责跟进各个实验进度,为预约家庭提供在线答疑。宋云飞说:“这可能是我最忙碌的一个春节,但非常有意义。”
“科创荟”工作团队紧张打包实验道具
“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
牛年春节的第一天,上海科技馆精心筹备的三大主题教育活动区28件主题展教具即将闪亮登场,它们分别是——机器人工厂(机器人世界展区)、飞行学院(宇航天地展区)及信息“译”站(信息时代展区),即将闪亮登场。不过今年即使不到现场,观众们也可以用通过“云游”的方式看到它们一睹为快。
为了这一场“全新亮相”,上海科技馆许多工作人员选择了留沪过年,上海科技馆员工祝婧雯就是其中之一。2020去年她因新冠为疫情将,她延期了婚礼延迟至2021,今年,原本打算春节。当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与双方父母一起筹备婚礼时。不久前,当她看到了科技馆馆团委发布的《听闻留“沪”战“疫”,守“沪”平安》过年的倡议书,他们思索再三之后,决定暂时再次推迟婚礼,并退掉了回乡家的车票。
上海科技馆员工祝婧雯(右)
对此,双方家长都很支持。祝婧雯的父亲发来微信说,个人要服从大局,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婚礼的事哪怕再推迟一点,也是其实没有关系的,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会更好,父亲还叮嘱她在春节期间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单位的抗疫活动。
祝婧雯说:“换个角度想,这就是我与先生在上海过的第一个春节,这既能守护爱情的仪式感,又能服务更多人,年味其实一点也没变。”祝婧雯说。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