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作为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它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开启2020年的航天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华社发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途中,中国的足迹已不可或缺。在英国《自然》杂志的新年科学展望中,来自中国的深空探测任务已与欧美日等国的探测计划受到同等关注。新的一年,中国将在航天领域有哪些举世瞩目之举?让我们一起在期待中仰望星空吧!
火星探测器择机发射
根据天体运行规律,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最佳时间每隔26个月才会出现一次,所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2020年择机实施。
我国首次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正式立项,计划今年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巡航飞行约7个月后将被火星捕获,从而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
按照规划,火星探测器到达火星的引力场后,还要被火星捕获,才能成为环绕火星的一个飞行器,然后,才有条件在适当的时机经过再次精准控制,准确降落在火星上的预定区域。
最后,探测器在火星降落的过程只有7分钟,这一过程被认为是火星探测任务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在首次公布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同时,国家航天局还公布了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它将在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进行。
嫦娥五号探月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而今年要执行的,则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任务——发射嫦娥五号,执行月面采样返回任务。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五号目前实现突破的核心技术包括:运载发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下降、月面采样、月面上升、交会对接、环月等待、月地转移、轨道分离、再入回收12个部分。此外,嫦娥五号还将实现四个重大“首次突破”,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这些过程都将在嫦娥五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表面之后,由飞控团队指挥探测器完成。嫦娥五号要在几十个小时内采集足够的样品,再把它们带回地球。
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的首次飞行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实施。
据介绍,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我国发射首个核心舱到空间站完全建成,需要十几次发射。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建造阶段安排了问天舱、梦天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飞行任务;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由神舟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天舟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在载人空间站的建设阶段,将进行四次以上载人飞行任务。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2020年将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若进展顺利,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目前,航天员系统开展了长期载人飞行综合模拟验证、出舱活动水下验证等大型地面试验。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的初选工作已经完成,舱外航天服正在进行飞行产品生产。空间应用系统已基本完成空间站载荷项目方案研制工作,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应用领域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
长征八号火箭首飞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预计将于2020年实施首飞。目前,该型火箭已进入产品生产总装测试阶段。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将依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可靠技术,开展一系列创新设计和研制,届时有望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并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它以商业化、低成本、方便快捷、好使用为目标进行设计,既要保证一定的性能和可靠性,又要满足商业用户低成本的需求。
实现北斗“全球梦”
根据计划,今年我国将全面完成35颗北斗三号卫星的组网,构建媲美(在某些指标上超越)GPS的北斗全球系统,为全世界提供服务。
作者:杨馥溪/整理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