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田波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在国家粮食产量低下时,他埋头研究解决温饱;在粮食产量提升,温饱基本解决时,他又将目光转向人类疾病领域。
他的同行高福院士曾评价他说:“田先生的研究领域跨度之大,足以令人生畏,可田先生认真地做到了。”
田波1931年12月25日生于山东桓台,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作。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波是中国病毒学先驱之一。他早年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研究,20世纪50至70年代,他阐明了病毒与高温在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作用,合作制定了茎尖脱毒生产无病毒马铃薯原种的技术方案,广泛应用于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80年代开始研究亚病毒,在国际上首先利用卫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并获得了高抗类病毒的马铃薯品系,这是利用核酶高效抑制植物病原体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提供了防治类病毒的新途径。
90年代,他转入医学病毒研究,涉及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首次从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癌组织中发现热激蛋白GP96与病毒抗原肽复合物,为研发慢性乙肝和肝癌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策略。
田波曾获得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五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三次省部级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被亚太生物技术双周刊(Asia-Pacific Biotech News)遴选为亚裔著名科学家。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光明日报、中新网、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