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天雪地穿行,“雪龙”号需要有自己的“保暖神器”,那就是极地特种低温钢。“极地破冰船的设计和建造全面国产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低温船舶用钢的研发生产。”上海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高校高原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负责人金永兴教授说。
今天,由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与上海海事大学联合筹办的极地破冰船用钢技术研讨暨成果展示会在沪召开。
近年来,宝钢与上海海事大学瞄准国家极地大洋科考需求,共建“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校企合作研发的极地船用高耐磨蚀钢在“雪龙”号进行多次随船实验后,现已批量生产近1000吨,成功应用于“雪龙2”号的建造。
▲极地船舶船侧抗冰磨损检测样品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军指出,近年来,宝钢与上海海事大学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开展极寒海洋环境高级别船舶用钢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先后申报获批了“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及应用”等“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端环境高安全性船舶用钢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等重点重大项目。
▲极地船舶船艏上浪区腐蚀检测样品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课题组多次邀请“雪龙”号破冰船原船板研发单位——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钢铁研究所相关材料冶金专家,来沪进行极地船用高耐磨蚀钢的技术交流和联合试验研究,促进了我国新型极地钢的研制开发,提升了在极寒、极深、极湿热等海洋极端环境下的关键服役性能。
▲雪龙号船艏腐蚀情况检测
宝钢与上海海事大学以“急国家之所急、造国家之所需”为己任,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将“造中国自己的破冰船”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数年如一日,终于克服耐低温摩擦腐蚀材料制备、加工及检测技术和方法等瓶颈,研发生产出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价位钢材的产业化低温船舶用钢产品,并进行了实船应用,这为我国极地水域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国产化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有力的保障。
本次校企合作筹办的技术研讨和成果展示会,既展示了校企双方合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为整合极地低温钢服役使用端、加工应用端、船舶设计建造以及第三方标准机构的力量搭建了平台,有助于产学研共同发力,推进极地低温钢开发和工程应用的系统化、平台化和专业化,进一步完善我国低温船用特殊钢板从生产制造到加工应用和服役全过程的完整解决方案,突破我国极地冰海环境船舶用材料的“卡脖子”困境,为大力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扫清材料障碍。
作者:储舒婷
编辑:沈秋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