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
日前,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团队牵头、国内十余家单位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研究指出,我国 2013~2017 年间全国人群 PM2.5 暴露水平从每立方米 61.8 微克下降到 42.0 微克,下降了32%。减排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而年际间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较小,两者对全国人群 PM2.5 暴露水平下降的贡献分别为 91% 和 9%。
2013 年,中国颁发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清洁空气政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郝吉明院士团队牵头的这项研究,通过结合化学传输模型和详细的排放清单,量化了《大气十条》相关政策对提高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的益处。“无论是地面观测数据,还是卫星遥感观测数据,都证实《大气十条》的目标全面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说。他同时表示,这仅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走出的第一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一步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研究团队评估了 2013~2017 年间中国 PM2.5 污染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逐一定量了《大气十条》中各项政策的贡献:《大气十条》主要政策的实施,使得全国范围内减少的二氧化硫排放达 1640 万吨,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800 万吨,一次 PM2.5 排放减少 350 万吨。研究特别指出,工业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洁化是对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有效的四项政策,合计避免了37 万人过早死亡。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科研圈、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