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智能手臂,双手齐断的人能与郎朗一同演奏钢琴;动动手指,轮椅就能跟随手势前后左右移动;在师资落后地区,人工智能教师的出现让学生成绩提高了20%……在昨天举行的“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创业论坛上,各种奇思妙想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发布,打开了“娃娃们”的眼界,也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技术以现在的“加速度”发展下去,“All in AI”(一切都在人工智能)就不是一句空话,那么,未来人工智能创业,还有多少空白可以挖掘?
让我们更强大的AI应用已经不少,但让我们更智慧的AI应用还极度空白
“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人工智能应用,但让我们变得更智慧的人工智能应用还极度空白。”脉策数据联合创始人汤舸说。
何为更强大?美国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韩璧丞团队带来的智能手臂就是典型代表,一位两个小臂以下齐断的残疾人戴上它,磨合了10分钟后,就能以机械手执毛笔写书法。如果与机械臂磨合三个月,他就能与郎朗一起弹钢琴。这个案例中,人工智能技术等同于帮人们再造了一条手臂。韩璧丞说,他的团队还在研发一条能用意念控制的手臂,以帮助到达那些人类不适宜去的地方,比如灾区、太空或海底。
举起更重的东西,探索更远的地方,这是技术赋予人类更强力量的结果。但是,在汤舸看来,人工智能要帮助人们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除了依靠力量,还要靠智慧。
汤舸帮助人们回忆起两年前“初级围棋”(AlphaGo)与李世石对弈时的一个细节,来解释人工智能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在开局时,“初级围棋”总是在人们看不懂的地方落子,越临近收官人们才越体会到这些棋的妙用,这正是人和人工智能思维方式的差异——人工智能从全局上思考问题,人则是线性的思维模式。
颠覆性创新只会出现在改变人们认识的领域,AI的全局思维为解决复杂问题带来新思路
人工智能真的会抢人类的饭碗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李凯认为,这取决于人类如何理解人工智能。
记者聆听现场十位小朋友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其中最多的答案是,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类做事、并能比人做得更好的工具,而一位叫赵炜君的小朋友的答案是,人工智能就是能做人类做不到的事的机器。
一些与会者认为,如果人工智能比人类做得更好,那么机器取代人的工作将不可避免,与其让人工智能去做那些人类可以做的事,不如让它做人做不了的事情。
人工智能的全局思维方式可以为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带来新思路,比如在城市规划方面,脉策数据把市民的活动轨迹数据化后,投到一个由7000个格子组成的棋盘中,并利用一套人工智能算法,看这座虚拟城市会如何发展,结果哪里人多、哪里人少,不同职业的人喜欢在哪里聚集都被模拟出来,这样一来,未来城市应该如何建设,就有了依据。
对致力于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人来说,可以帮助深化科学认知、提供决策的智慧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正如李凯以及大量科技领域“大咖”所说的那样,颠覆性创新只会出现在那些改变人们认识的领域。
作者:沈湫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