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河流、峡谷,精细入微的3D场景中,一架金色的无人机,身轻如燕,在变幻莫测的复杂室内外场景和地形完成自主定位、识别与环境感知等各项挑战任务,并以最快时间撤离现场,安全返回起飞点。这是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霍英东体育馆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的线上仿真比赛的场景。
经过7月23日的线上仿真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6支学生队伍脱颖而出。最终,浙江大学浩克鹰团队在大赛中一举夺冠。
没有GPS和雷达,却要“穿山过岭”
所谓“高分”无人飞行器,就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无人飞行器,此次大赛的难度是很高的。飞行器需要在无法使用GPS和雷达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姿态和位置,各从停机坪自动起飞,自动识别地标,穿过直径1.3米的障碍圈,进入人造小树林对所有抽签得到的二维码进行搜索取证,当所有抽签获得的二维码搜索完毕后,无人机自动返回停机坪。这样的比赛设计,模仿了智能无人机对周围环境做出快速灵敏的反应,在密林、峡谷等复杂地形中自主完成搜索、救援等任务的场景。
浙江大学团队指导老师张宇说,自主导航的关键是确定自己的姿态和位置,他们使用了惯性导航和视觉的融合进行导航定位,并通过对算法进行轻量化和光照调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上海交大参赛团队的刘伟琪表示,我们这台无人机上搭载了摄像头、惯性器件、测速与测距传感器,将自己设计的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算法应用到这台无人机上,使其能够识别目标,并自己控制速度与方向,实现自主完成搜索任务。
为了更好地展现飞机穿越的效果,在比赛区域安装了各种显示屏幕,裁判和观众都可以通过屏幕上的画面,清楚地看见各种穿越画面和选手一起体验速度的激情。
技术火花碰撞,培养科创人才
智能感知是无人机、移动机器人、无人驾驶车等无人系统实现自主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国“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企业届的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手对决的平台。竞赛以无人机为载体,以自主定位、目标识别与跟踪等智能感知核心技术为牵引,并以开放源代码的共享方式,促进技术火花碰撞。
此外,竞赛对激发在校大学生科创兴趣,提升理论实践水平有积极帮助。主办方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郁文贤教授表示,此次竞赛,不仅有助于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创新,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与实践能力,希望学生们未来在智能感知技术领域开拓创新,引领无人系统新兴产业发展。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实验室致力于在无人系统和智能感知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赛事;通过竞赛合作联盟,共同构建标准化的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创新竞赛场景、测试流程规范和统一的竞赛服务平台。
降低比赛门槛,用“吃鸡”模式让更多队伍参与进来
“高分”无人飞行器同时还意味着高价,一台比赛用飞机往往要两万元以上,还不包括传感器的价钱,大大限制了普通人参加的门槛,未来大赛有没有可能打破硬件的限制,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呢?
上海交大团队技术负责人邹丹平表示,上海交大正在打造一个无人机仿真赛平台,未来无需真的拥有无人机、无需到现场来,在虚拟环境中就能搭建飞机,并对抗比赛。为此,他们找到了当下制作“吃鸡”游戏的团队打造了一套高仿真的场景,找了专业团队开发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测试时效果很好。
邹丹平更希望看到仿真平台发展成人工智能自主对战式的无人机平台,大赛也能发展成全球级别的赛事。“吃鸡”模式的无人机对抗大赛,是不是想一想就燃了?
大赛组委会熊刚副教授表示,竞赛同时还开展相关技术创新课程建设和竞赛培训,协同推动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领域的创新创业,拟通过三至五年努力,以及社会化推广和市场化运作,使竞赛成为青年人才培养、创新和创业有影响力的品牌,共同推动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的创新发展。
作者:沈湫莎
图片:袁婧 摄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