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当前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院士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工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院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学力量,要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率先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工夫,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要求的领域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
中科院院士杨卫说,总书记讲到自主创新,作为一名从事力学项目的科学家,感到很惭愧。当前我们国家基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技术研究重视不够,缺乏重大原创性的成果。“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这一点我很有体会。大概一年多前,我跟团对一些大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考察,发现许多公司对基础研究并不重视,研发投入只有营收的很小一部分。”杨卫说,客观来看,我们在科技领域的差距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论文虽多,但影响力滞后;一般性的成果多,标志性、里程碑式的成果少;科技期刊平台发展滞后;大企业科研投入与产值相比比重较低等。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家朱道本院士认为,总书记指出,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那作为科学家,我们应该弄清楚,还有哪些行为是不自信的。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得很快,但要正确理解创新水平到了什么程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同时,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科学家要努力,从基层的建设,到部门的管理,都要努力。实际上我们还存在许多不利于科技创新的羁绊,怎么来改善这些、做好这些,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不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
在人才培养上,习近平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侯建国说,总书记在人才培养中提到,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这番话指出了问题的要害,非常有针对性,也得到了广大院士的一致共鸣。
中科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员李林回忆道,在两年前的“科技三会”上,总书记点到了许多具体的现象,得到了在场科学家们的鼓掌叫好。李林认为,科学家的精力,应当绝大部分都能放在科研上,而尽量避免钱、权等其他方面的干扰。“习总书记这次的讲话把创新的规律阐述得很具体,在这一关键时期非常重要。”李林说。
朱道本院士则对当前科技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反思:“我们当前的人才培养是不是很好地遵循了科学人才发展的规律,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朱道本说,比如人才和团队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发展到21世纪,团队的力量是极其重要的,多学科综合交叉开展前沿的基础研究已十分普遍,我们要培养造就的是一大批人才团队。只想到个人的作用,不想到团队的培养是不行的,应当正确地掌握好总书记讲话的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并非“敲锣打鼓”就能实现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杨卫院士表示,如何建设科学评价体系,是当前全世界都在讨论的问题。过去,人们都以科学价值为评价标准,现在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出,要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非常正确和及时,会成为未来全世界共同遵循的科学评价法则。
侯建国院士认为,我们在工作中,确实应当加快科研评价制度的改革。荣誉型的“帽子”,应该与意义、实际的科研相结合;项目型、岗位型的“帽子”,应该与责任、科研效益挂钩。各类头衔应该有时间的限制,不能搞终身制,切实改变现在“帽子”满天飞,将“帽子”标签化的问题。
侯建国说,加强自主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绝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党和人民对科技工作者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给了院士极高的荣誉。我们充分得认识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深厚的爱国情怀,以院士群体自己的行为为表率,带动青年科学家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作者:驻京记者 郭超豪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