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牵头,联合同济大学、沪杏科技图书馆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的“科普传播发展指数报告”今日在上海发布,北京、上海、辽宁摘得全国科普传播发展指数一二三名。
据悉,上海将建立定期发布全国各省市和上海市各区的科学传播发展指数的服务机制。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主任郁增荣表示,这是全国首份以科学的定量方式开展科普研究的“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能够让科普工作少走弯路。报告以2014-2016年全国科普统计年鉴中的信息和数据为依据,围绕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场地、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五个一级指标和对应分设的20项二级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计算模型进行测算,得到量化可比较的可靠数值。
报告显示,全国各省(市)科学传播发展程度呈现不均衡状态,发展较好的区域的指数值是排名较后省(市)的7-14倍。北京与上海是全国科普事业的第一梯队,两个城市的指数是第三名辽宁省的两倍。
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的科普事业发展属于均衡型,各项指标值和排名情况均相对靠前。北京市的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人员三项的排名均位于第一,科普活动、科普场地的排名处于第二。上海市的各项指标排名也相对较好,均位于前五名,最为突出的方面为科普场地,单项一级指标指数全国第一。目前,上海已达到每8万人一座科普设施,无论是科普展厅的总面积还是人均展厅面积,或是公共场所科普宣传设施数量,均领先其他各省(市)。
与北京相比,上海在科普活动、科普经费、科普传媒方面有一定的差距。科普经费指数仅为北京的一半左右,科普发行物数量、科普宣传方式种类、科普网站数量、科技节目播放时长等方面对比北京市均差距不小,亟待加强。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缪其浩表示,有科学方法支撑的科普工作非常重要。长期以来,科学传播工作因其量大面广,对其工作绩效缺乏一个科学、客观、独立的评价指针,导致了科学传播资源配置较分散和一些科学传播投入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科学传播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科普传播发展指数报告”的出炉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成为各省市制定科普工作时的参考意见。
郁增荣说,指数的计算方法也会与时俱进,比如加入新媒体报道渠道、政策导向意见等。
作者:沈湫莎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