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深圳京基100大厦整幢楼的外墙面出现了一则广告:李泽言生日快乐,你不用大惊小怪,是刷你黑卡买的。李泽言是最近当红手机游戏“恋与制作人”(简称“恋与”)中的虚拟人物,生日1月13日,爱好是怼女主。根据微博爆料,为了在深圳当红地标买条生日祝福,“李太太”们(李泽言粉丝自称)众筹了100万元。
马上,这款游戏中的另一个虚拟人物周棋洛就要过生日了。据官方爆料,不少“周太太”已经向他们索要周棋洛的高清晰度图像素材,准备在上海地铁上投放生日广告。
这种“粉丝集体为偶像投放广告”的行为模式过去常见于日韩追星族,近年在国内也流行起来,不过为虚拟偶像如此“一掷千金”,“恋与”尚属首次。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款游戏上线不过一个月,李泽言就已经不下三次成为了微博、贴吧等的热搜,人气之高堪比一线小生。这让人不禁想问,与“数字恋人”恋爱真会让人如此欲罢不能吗?
“理想型”男生满足玩家需求
在游戏中,你可以体验与各种类型男生谈恋爱的“经典”桥段:当自己经营的公司出现危机时,多金总裁在背后默默支持;当万人空巷争看大明星时,他却径直来到你的身边;遭遇危险时,会有人从天而降将你救走……更重要的是,这些桥段不仅通过文字和画面表达出来,他们还会给你打电话、发短信和朋友圈。
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叶斌用“具有某种高度概括的特征”来形容这类游戏人物———他们的性格与经历并不是真实生活的反映,而是充满了某种碎片化、模式化的概括,除了与女主有交集的部分,四位男主的人生、梦想和朋友关系都几乎并不存在,当玩家感受到“少女心”爆棚时,打动他们的并不是完整的世界观、人物的命运,而是某些流行元素组合。
于是,在抓取数据上具有先天优势的游戏公司很容易就“拼凑”出一个个令少女们怦然心动的“理想型”,霸道总裁、邻家大哥、高智商科学家和阳光小暖男,各种令人脸红心跳的桥段轮番上演,官方更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当李泽言生日来临前一周,官方就发出了预热活动。生日当天,不少人集中在当地地标建筑下,他们大声喊着“李泽言生日快乐”。这一刻,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消失了。
与其说是谈虚拟恋爱,不如说是享受全新社交方式
“恋与”的爱情模式十分简单———每得到一张卡片,就会获得一段与男主的互动情节(短信、朋友圈或电话),卡片升级后,再开启一段互动。互动会增加男主的好感度。游戏中,恋爱就是一根直观的进度条,而且这根进度条,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你知道在哪里能见到男主,说什么话会增加他的好感,发一条短信他必然会回复。而在现实生活中,恋爱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这样的爱情真能让人沉溺其中吗?叶斌说,和小说、漫画、电影一样,游戏不过是一个消解压力、打发时间的新载体,大部分的人还是能分清现实和虚拟,与其说是他们在谈一场虚拟恋爱,更不如说是在享受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
有一种现象可以证明玩家们并没有把自己真正代入恋爱中:“恋与”玩家如果偏向于某个男生,便会称自己为某太太(某为男主的姓),然而某太太并不会对男主产生独占情绪,而会大大方方与同好组成朋友圈,一起讨论剧情、分享游戏情况、创作同人文等。“毕竟我们这个时代有多元化的选择,人们会被简单的恋爱模式吸引,也会被复杂的人物性格吸引。”叶斌说。
下一个“数字恋人”正踏着五彩祥云而来
“‘恋与’的出现填补了国内恋爱向游戏市场的空白。”流行文化研究爱好者刘竹溪说,不过令他略感疑惑的是,这一爆点怎么现在才来。
“恋与”属于乙女游戏(乙女意为尚未结婚的年轻女孩)范畴,截至2016年,日本乙女游戏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150亿日元,每年都要发布几十款新手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在“恋与”出现之前,中国市场上难觅乙女游戏踪迹。
不过智能手机的出现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女性游戏市场。如果说男生在游戏中花钱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强,女生则是为了“爱”———许多女性玩家把自己所玩的角色称为儿子或女儿,为了使这些虚拟人物更美,他们会花费甚至比自己穿的行头更贵的衣服或饰品。对于大多数新游戏来说,外观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增加游戏收入的必然选择。
“恋与”上市一月产生的巨大影响,让女性手游市场更受关注。目前有许多影视公司对这一IP(知识产权)表现出浓厚兴趣。女性玩家们的下一个“数字恋人”,正踏着五彩祥云而来。(文汇报记者沈湫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