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号桥,时常会听说租户介绍了客户前来入驻,租户之间只需上下楼开个会就能达成合作意向。增强集聚力,提升辐射力,上海文创园区已完成了从简单租赁到平台搭建的功能升级。图为8号桥。(黄浦区文创办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建设国际设计之都、国际时尚之都、国际品牌之都、国际会展之都,打造信息技术高地
当我们谈论创意设计时,在谈论什么?美学、工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活、社区营造、城市景观、工业生产、高端制造……包罗并且绝不止于这些。
中国工业设计(上海)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虎有个说法:“设计是个生态圈,能让大工业在创新过程中与全社会资源结合起来。”作为创意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工业设计已与全社会资源对接,遑论整个创意设计领域。
它可能是夏天离不开的一瓶六神花露水,是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支的晨光圆珠笔,是连续两年登陆爱丁堡艺术节的海派旗袍;它也可能出现在新闻头条,代表着一个个中国制造的骄傲,比如“中国商飞”承担了C919中型客机的工程设计任务和技术抓总责任,完成其试飞及长距离转场飞行;比如上汽荣威自主设计的SUV车型eRX5(插电混动) 和ERX5(纯电),搭载“蓝芯”“绿芯”技术和阿里智能互联系统,成为第一款获国家绿色五星认证的新能源SUV。
创意设计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多行业、多领域———这在上海已是共识。创意设计产业知识和智力高度密集,是当今最具活力、国际合作最为广泛的产业领域之一———这符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共识、定位都明晰,近日发布的 《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创“50条”)提出,要强化创意设计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创意设计产业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创造”,上海将以国际设计之都、国际时尚之都、国际品牌之都、国际会展之都的姿态,全力发动引擎。
建设四个“国际之都”、一个支撑高地:设计之都是手段与基础,时尚之都是定位与形象,品牌之都是目标与引领,会展之都是集聚与升级,信息技术高地则为产业持续赋能
此次文创“50条”的八大重点发展领域里,“深化国际创意设计高地建设”略显特别,它一口气标注了五道标杆:四个“国际之都”外加一个信息技术支撑高地。在专家眼里,四个“国际之都”与一个高地其实是整体:设计之都是手段与基础,时尚之都是定位与形象,品牌之都是目标与引领,会展之都是集聚与升级,信息技术高地则为前面四者持续赋能。
该怎样理解这一整体性? 不妨看看两个案例。其一是大口径激光干涉仪,这种高精度检测仪器通常用于对天文望远镜中的透镜进行检测,以前完全依赖进口,殊不知中科院光机所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研发了相关技术。其二发生在寻常的建筑材料检测中,一些中小企业要测试钢筋密度,从切割到检测全程靠人工,既不精确又耗时耗力。如果说前一个案例关乎科技成果转换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后一个就是从需求侧出发的“由零到一”。这两桩案例,最后都经由同一个平台———中国工业设计(上海)研究院完美解决。该院执行副总裁张柏军说:“一些科技成果在实验室里都有母机或原型,但出于多方面原因,市场未必接受,企业未必能量化生产;同时,一些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有着现成技术的科研机构却未必知道。”大工业设计要做的事,就是让“背对背”变成“面对面”,从外观、材料、商业模式、服务模式进行整体设计,让科技成果能够进市场,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网络”以来,上海近年来的工业设计已逐渐形成了大工业设计理念。一开始是狭义的产品设计;随后能综合运用各学科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进行整合优化创新;如今已发展出了以跨界融合、系统集成为特点的“集成创新设计”,支持对传统生产管理和经营流程进行研究和再设计的“流程创新设计”,以及推进顺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需求的“智慧生活设计”等。
即使只聚焦一个示范园区,我们也能看到上海在创意设计上的发展轨迹。8号桥,现在的申城地标之一。2010年之前,它是建国中路一带的时尚聚集地,园区企业瞄准的多是建筑和服装设计。世博会后,局门路、制造局路等烙刻着民族工业痕迹的地方崛起了“江南智造”,8号桥在此陆续开出了二期、三期园区,主打产品设计。2015年后,四期开园,园区内的互联网金融、网络科技、概念设计等方兴未艾。有意思的是,8号桥总经理潘梦薇告诉记者,因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个行业磁场,“经常会有租户介绍自己的客户入驻园区,也经常听说两家企业只需上下楼开个会就能达成合作意向,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业务获取成本”。
见微知著,8号桥所在的江南智造产业聚集区,共建立了11个文创园区,去年实现总营收近110亿元。若放眼上海整个创意设计产业,2016年,上海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产业、网络信息、软件与计算机服务、咨询服务、广告及会展等七大版块分别实现增加值354.71亿元、407.11亿元、126.26亿元、225.93亿元、619.31亿元、396.71亿元、261.39亿元,合计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中占比超70%。
高产值带来强集聚。上海已是全球成长最快的会展城市之一:去年,上海举办了各类展会880个,展览总面积1605万平方米,两个数据均为国内第一。这里每年举办的设计之都活动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设计创新展、上海高级定制周等都已成品牌。2018年,中国进口博览会也将落户上海,这更是被视为明年中国的“主场外交”之一。
服务于上海打响“四大品牌”:设计实现进口替代,形成一批名品、名人、名企和名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展会自主品牌,提升上海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竞争力
既然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会展之都和信息技术高地之间彼此关联,那么通往这一处处高原,又有什么相似路径?
文创“50条”里藏着关键语句:“把上海时装周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时尚设计师集聚平台、时尚品牌国内外发布推广平台和时尚产业‘亚洲最大订货季’平台”,“塑造上海全球创意城市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展会自主品牌”……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巡视员、市文创办副主任陈跃华进一步细化指标,比如“工业设计要实现进口替代”,“要形成一批名品、名人、名企和名牌”,“到2020年,新增3-5个千亿级品牌企业和一批百亿级品牌企业”……
凡此种种都是一种态度———上海要提升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竞争力,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要服务于上海打响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四大品牌”。
喜人的是,一些沪上知名企业已提前行动,围绕“符合东方文化特质”谋篇布局。在位于青浦的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展示厅里,记者看到了独具中国传统道家意蕴的产品———佰草集·太极系列产品。顾名思义,取意“太极生两仪”,从太极泥、太极丹、到前不久新面世的太极面霜,呈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中心创意总监徐军告诉记者,在高端护肤领域,国际一线品牌的优势毋庸置疑,但以上海家化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品牌也在近年借力东方智慧,频频突围。在徐军看来,将中华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不啻为打造中国原创超级品牌的一个突破口。这两年,上海家化旗下男士专用品牌高夫与电影 《大圣归来》合作,佰草集与故宫博物院、中国花丝传承人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由内而外熔铸着中国精神的产品,市场反响热烈。
无独有偶,已是中国同行业巨擘的晨光文具能领跑业界,除了以创新姿态每年向市场推送2000余款新品外,创意上的传统文化导向,也是关键一着。其总裁办公室主任虞国方手头有一套该公司获得2016上海市优秀工业设计奖的产品资料。其中,晨光优品·粹的设计灵感即源于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打破了普通笔夹与书写笔之间的结构方式。如今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自来墨”毛笔,同样是公司设计团队对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一次回归。
关于中国自信与设计、时尚、品牌、会展间的关联,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主任韩哲宇有番话可做注脚:“世界的时尚曾经从上海出发,而今,我们通过发布‘海派流行指数’向世界发出中国时尚的声音;通过世界时尚界独一无二的全球时尚科创大赛‘上格奖’来制定上海标准;还通过国际时尚论坛来聚焦智能穿戴等前沿时尚。所以外界相信,未来时尚依旧会看东方。”
文创“50条”发布后,上海将围绕创意设计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消费品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保持会展规模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当许多展会、论坛、前沿发布都看向上海,这里所汇聚的活力、魅力,会写在城市的每一篇日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