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一场关于如何推动上海品牌建设的研讨会,日前在市政协举行。专家认为,对于致力于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而言,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文化活力之中,上海品牌建设相对稍显弱势。如何在国家品牌建设战略中找准定位、作出贡献,提升上海本地品牌还需要创造哪些条件、弥补哪些短板,与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日前举行的市委学习讨论会提出,上海要打造品牌优势,立足新时代新需求,打造更多引领消费潮流、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上海特色的新品牌,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在专家看来,这次会议可以说吹响了上海品牌建设的冲刺号角。
上海品牌现状有亮点也有短板
不同的视角对上海品牌现状的评价也会有所差别。根据市经信委的介绍,上海过去几年围绕城市品牌、行业/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这三层架构,作了大量探索,不断推动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目前,上海有17家企业拥有千亿元级的品牌,老字号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此外,上海品牌试点示范工作也已实现全覆盖推进机制。
而另一方面,和曾经拥有的地位相比,目前上海品牌的确不那么强势。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副主任、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注册商标一度占全国80%。相形之下,目前的上海品牌优势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下降,本地的民营品牌不强,传统领域的品牌更是有待重振雄风。王振援引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表示,上海入选品牌的数量仅列全国第四位,已属第二梯队。
王振说,要提升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科创、品牌、文化三者缺一不可、互为支撑。一方面,科创和文化为品牌建设提供基础驱动;另一方面,品牌可以说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绩效反映。
他认为,在科创中心建设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方面,上海正在布局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和提出机制创新。品牌建设虽然也在积极推进,但与科创中心建设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力度相比,似乎是一条短腿。
“集群品牌”是大机遇
在服务全国中实现自身发展,这是上海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一条准则。在品牌经济发展方面,国家战略的落地同样能为上海提供充分的机遇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说,我国正在大力实施质量强国、品牌强国战略,分析发现,我国具有优势的品牌主要为地理标志品牌、制造业产品品牌、集群品牌、旅游品牌、老字号品牌五方面。他认为,利用自身优势和“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有理由在集群品牌方面做大做强,比如在高铁、核电、航天、水电等优势制造业中可以形成集群合力,以类似“中国高铁”这样的产业集群品牌走向世界市场。
刘平均说,上海自2012年起便形成了船舶、钢材、化工、微电子、汽车等八大产业集群,具有相当竞争力。其中,在全球市场占据80%份额的振华重工,完全可以在打造“中国起重机械”集群品牌中起牵头作用。而上海的纺织产业可以参与“中国丝绸”集群品牌建设,奶业可以参与“中国奶制品”集群品牌建设。
此外,上海老字号品牌数量约占全国的1/6,名列首位。刘平均认为,上海也能以发展老品牌为契机,代表中国形象走向世界。
把优化环境作为着力点
发展品牌,政府、企业如何各尽其职?研讨会上,相关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市经信委巡视员陈跃华说,国有经济在上海占半壁江山,理应在品牌发展上起主力军作用。为此,政府将重点支持五到十个有望成为千亿元级的国资品牌发展,并注重利用金融服务和第三方咨询服务,优化品牌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王振说,新经济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上海塑造新品牌,必须着眼于新经济领域,并依托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下力气布局,吸引国内外企业和资源集聚。此外,他建议让民营企业成为上海塑造新品牌的主力。
全国政协委员,培罗蒙西服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金建华说,传统企业要打响品牌,必须把提升创新能力和培育工匠精神作为重要基础。他建议,国内企业应借鉴国外老字号经验,不单独追求发展规模,而是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上海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奕说,政府应为品牌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