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
日本和民公司成立于1984年、以餐饮为主业,在国内有600多家门店,在国外也有100多家。该公司于2011年入驻上海,设立了“上海和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20几家门店。
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利润率有限,所以员工的待遇并不高,这样就很难对青年人产生魅力。由于人手不足,所以其员工往往需要加班,这在日本餐饮业是很普遍的现象。2008年,刚进入和民公司的女员工森美菜因工作过度疲劳而自杀,此事在日本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尽管被舆论强烈谴责为“血汗企业”,但时任老总也是该公司创始人的渡边美树却坚持认为,公司没必要为此成立工会。他的理念居然是:企业员工就应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工作,死而后已。
此后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公司最终接受了成立工会的方案,不仅正式员工可以加入工会,临时工和勤工俭学的学生也可成为工会会员。但令人不解的是,工会主席龟本伸彦是一个与资方相当接近的人物,且本身就是公司管理层的一员。他曾先后担任经营企划本部的课长、销售企划部的部长。但由于前述的女员工森美菜自杀案于2012年被法院认定为“工伤”,在并未对此事做出足够说明和表示忏悔的情况下,公司老总居然还想从政,森美菜的家人向自民党发函,要求撤销其候选人提名。而全力为其助选的公司管理层成员竟然成为工会主席,这当然令人诧异。这样的人难道会全力维护工会会员的利益吗?
每六个企业员工只有一人是工会会员
和民公司工会的状况在日本并非孤例,该案例很具有代表性。有一个稍旧的问卷调查数据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早在2007年,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就开展过这样的调查。在问及能否通过工会来防范和解决职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47.5%的企业员工表示“无法指望”,回答“可以指望”的企业员工仅为31%,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员工对工会的期望值之低。至于“无法指望”工会的理由,最多的是“工会的做法与公司管理层一样”。各企业的工会往往过度注重与公司管理层的磋商协调,而对如何竭尽全力维护工会会员的利益却很少考虑。说白了,很多日本企业的工会就是“御用工会”。
从整个社会来看,日本的企业工会已不再为广大职工代言了,工会的组织率持续走低,2015年仅为17.4%,也就是每六个企业员工只有一人是工会会员,而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数据还有25%左右。这段时间,日本企业所招聘的大多是临时工,与正式员工相比,临时工的待遇要差得多,他们最应该受到工会组织保护,但临时工加入工会的比率更低,仅为7%!而在广大中小企业和一些大企业的子公司,其工会组织率也更低下。
那些无法从企业工会得到保护的企业员工,在拒绝加入企业工会的同时,往往选择加入“合同工会”或曰“社区工会”。例如东京各地铁车站站台内小卖部的店员属于个体经营性质,他们于2012年组建了一个小小的工会。他们的工作内容与大商店的店员完全一样,但工资水平却要低一截。于是他们向东京地铁公司要求在65岁以后也可继续经营。他们的这一合理要求得到了作为地区合同工会的东京东部工会的支持。但由于合同工会的会员人数相当有限,虽然合同工会也可以状告企业,但其威力毕竟不如拥有相当数量员工的企业工会。
所谓“行业工会”不具备与资方交涉的能力
在一个职场问题比比皆是、员工在工作中充满不安的日本社会中,工会究竟向何处去,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二战前日本没有工会组织,在美国占领军的建议下,各企业相继组建工会。在初创时期,工会中发挥作用的都是中学毕业生。当时由于大学生不多,所以大学生往往无法成为工会的负责人,这一状况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也就是工会能否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与工会负责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近年来,最需要受到工会组织保护的群体,却无法成为工会的主体。那些大企业的正式员工大多抱着“只要自己的利益没受到侵犯就行了”的态度。另外,日本企业工会现状难以令人满意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行业工会,在欧美国家,工会按行业组建。欧美国家的工会强调三点:团结广大会员,与资方进行团体交涉,开展团体行动。而日本的工会在参与劳资磋商时,居然会讨论经营问题,这显然是主次颠倒。
日本的工会向何处去? 在当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各行业的工会也曾尝试过在全行业层面开展劳资谈判,但这些努力无一获得成功。如今欲改变企业工会各自为战的现状,另起炉灶组建行业工会基本不可能。因为目前虽然也有所谓的“行业工会”,但那只不过是各企业工会的拼凑而已,根本不具备与资方交涉的能力。日本全国性的工会组织包括“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和“全国劳动组合总联合”,但会员分别仅几十万,由此可看出其组织率很低,对工薪阶层的凝聚力有限。由于各工会对自己的角色和使命认识模糊,根本无法有效维护广大会员的权益,如今日本的工会却日益“空心化”,从而使各类“血汗工厂”层出不穷。而此前日本政府已明确表示,允许在最忙的一个月累计加班达100小时,这已触及“过劳死”的红线,企业员工的利益受到明显侵犯,而各企业的工会却对此漠然置之,这样的工会对企业员工来说真是不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