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北安路公厕别具特色。受访者供图
据《青年报》报道,截至去年,上海市开放公厕总量已达8700余座,其中环卫公厕2600余座,250多家公厕已配备“第三卫生间”。记者昨天从第二届中国厕所革命创新博览会上获悉,今后上海市还将积极推广智能公厕、无性别公厕、第三卫生间等。
全市已有250余家“第三卫生间”
在厕博会期间举办的主题论坛上,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张峰透露,近几年新增的“第三卫生间”有效缓解了父母带异性孩子、子女带异性老人外出用厕不便的情况,受益家庭普遍叫好。据统计,上海目前已有250余座“第三卫生间”。
据悉,上海自2014年开始试点推出异性父母、子女可共用的“第三卫生间”,与普通厕间相比,第三卫生间必须配备“两大两小”、“一桌一椅”:“两大”指成人坐便器、成人洗手台,“两小”指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一桌”指多功能台,“一椅”指儿童座椅。
近年来,本市一、二类环卫公厕第三卫生间的配置比例逐步提高,中心城区2015年底达到6%、2016年底达到10%,郊区2015年底达到5%、2016年底达到8%。2017年,又有虹口、普陀、宝山等区结合公厕改造新增一批第三卫生间,受到很多家庭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绿化市容部门的最新要求,今后,上海新建公厕必须配建第三卫生间,对现有公厕改建困难的,则可依托无障碍厕间改造,添置相应设施设备来满足需求。
上海市将积极推广智能公厕
在此次厕博会上,一条“公厕文化长廊”讲述了上海公厕自1864年以来150余年的“前世今生”。此外,全市16个区最具特色的公厕也一同亮相,比如宝山区的北安路公厕,普陀区“地中海风情”的子洲路公厕等。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表示,截至去年,本市开放公厕总量已达8700余座,其中环卫公厕2600余座。在满足基本如厕需求的基础上,本市也在积极打造智能公厕等。
曾有媒体做过报道,上海厕纸使用量为每次人均1.6米,浪费严重。而“刷脸”拿手纸,拿过一次后9分钟后才能再次刷脸取纸的“人脸识别厕纸机”吸引了参观者驻足。据负责人介绍,这款机器利用人脸和虹膜识别技术,可以辨识取纸人的生理特征,根据不同公厕的特性,同一人的两次取纸间隔可设定为3分钟至1小时不等,每次出纸长度也可调节为60-90厘米。该产品已在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公厕安装使用,用纸从原来每天20大卷减少为4大卷。
另一款可与公厕相结合的“立体智能垃圾箱房”也引发了关注。垃圾箱内有上下两层,探头可自动探测垃圾箱是否装满,一桶满了就自动发送信息给管理人员,管理者刷卡开门后,就可操作机器,将满桶升到“二楼”,底层空桶继续使用,节约空间,提高效率。此外,智能垃圾房内还装有烟雾报警和喷淋设备,底下设有污水沟,靠感应开门,丢垃圾时也不会弄脏手。据开发此产品的上海美申公司介绍,这款产品最近才研发出来,目前正在申请专利,今后可为不同小区“量身定制”,也可移动装卸。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