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浙记者 蒋萍
上海市民张先生日前来杭州出差,在宾馆办入住手续时尴尬地发现身份证不见了! 以往此类情况须宾馆派人陪同旅客到派出所开具身份证明方能入住。现在,张先生只需到前台“人脸识别自证系统”前,在屏幕右下角点击“没有携带身份证”,输入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很快就能完成人脸比对,获得验证,顺利入住。一个小举措,却能一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效。
作为重大创新和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浙江大地深入推进。日前,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组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杭州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计11354项,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浙江省委省政府规定的“8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任务。
数据“飞起来”才能让百姓“最多跑一次”
刘先生的孩子今年5岁了,不久前他们在江干区四季青买了学区房。为迁户口,刘先生试着拨打了江干区公安分局四季青派出所的自助咨询电话。第二天上午,他按照提示带上所需材料来到派出所,20分钟便办好了。办事窗口的满意度测评器提醒满意度评选,测评器还有“1次”至“5次”的选项按钮。原来,这是四季青派出所为真正实现群众来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设置的。看似这样一个小改动,却是全省“最多跑一次”的首创之举。该系统不但可以记录下群众办一件事跑了几次,还能对窗口工作人员起到监督作用。关键在于它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破题方法,反向强势推进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
今年以来,杭州市公安局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目前杭州市公安机关可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达123项,占所有办事事项的95%,其中,26个服务事项实现了群众“跑零次”。“杭州是互联网之都,我们借助改革和信息化力量让‘数据’多跑,群众少跑甚至不用跑。”杭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1月始,他们就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出了以实人认证为核心的“警察叔叔”App,开展驾驶证补办、出入境预约、在线缴纳罚款、流动人口等级等网上便民服务。目前该App注册用户超过100万,核心功能成功办理180余万次,为办事群众节省64.2万小时。
“群众说了算”助力“最多跑一次”向更深层次延伸
办本不动产权证书,牵涉到房管、国土、地税三个部门,以前不知道来来回回要跑多少次。如今,在杭州可以一次取号、一窗受理、60分钟领证。从今年4月份开始,杭州市设置联合窗口进行“一窗受理”,将原来三部门“分别取号、分别排队、分别受理”串联办理模式,调整为“一次取号、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模式。杭州成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后,全国范围内首个做到不动产业务“最多跑一次”的城市。
今年,杭州市财政局创新推出了便捷化公共支付模式,杭州市民从此“缴费不上门,一次也不跑”。目前,全市公安、教育、城管、国土、卫生等部门的18个政府缴费大项已经纳入统一公共支付应用和便捷化公共支付平台。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共有624.3万人次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进行缴费。
“12345”,号码好记、电话管用,深受杭城百姓信任。“‘12345’还开设了‘最多跑一次’接听专席。”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通以来,群众评价满意率达到了96.15%。“群众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12345’和杭州政府网‘最多跑一次’改革案例征集平台及各媒体热线提出。”该负责人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场长跑,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奢望所有问题一朝一夕解决,更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蛮干。群众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老百姓的痛点在哪儿,药方就开到哪儿。
(本报杭州11月1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