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1天的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天正式闭幕。40多台顶级演出献演、220多项合作意向的达成,以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的成立,打造出从创意到孵化逐步走向全球合作交流的文化产业大平台。作为人民大众的节日,艺术节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深入城市肌理并向周边城市延伸,衍生出多个“节中节”“分会场”,让参与其中的老百姓更有文化获得感。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一大批“中国故事”以各种艺术形式集中亮相,不管是讲述党在上海诞生,歌颂民族英雄的红色经典,还是青年艺术家立足传统、创新融合的原创新作,抑或是海内外名团大师用国际语言与中华文化热情对接,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重磅委约,充分体现出创作者已经把讲述“中国故事”,挖掘传统锐意创新,作为创作上的文化自觉。
以新时代之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中国故事”,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回望与重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当代文艺工作者走向世界舞台最闪亮的标识。
在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初心向未来
“中国故事”题材众多,而最闪亮的主旋律便是红色经典。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当代文艺工作者围绕红色经典展开一系列戏剧、音乐、绘画、诗朗诵创作。
其中,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围绕党的诞生地这一题材,重点策划推出了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 《启航》、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以及“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三项大型演出和展出。为艺术节揭幕的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以96人的演奏员大编制和96人的合唱阵容,集结国际知名指挥家、中生代歌唱家、著名作家、“90后”海归作曲家等,抒发对“启航之城”的深厚感情。“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集结历代上海艺术家的96幅优秀作品,丈量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光辉征途。
艺术节的追光灯下还有更多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人:国家话剧院《谷文昌》中带领乡亲们治沙植树的老书记谷文昌、上海京剧院《浴火黎明》中坚定革命信仰,与敌人斡旋以生命凝结“狱中八条”的革命先烈;宁波演艺集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中追逐理想忘我牺牲的科学家屠呦呦……不同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党的光辉历程中伟大的精神坐标,也是“中国故事”中最值得反复书写与歌颂的民族脊梁。
艺术节多年的培育孵化在今年实现“井喷”,委约原创作品达九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最浓郁的底色。如何为其打上新时代的烙印,是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使命。艺术节创设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到今年已走入第六个年头,多年的培育孵化在今年实现“井喷”,本届艺术节委约青年艺术家推出了多达九部原创作品。不管是用全新剧场模式演绎琵琶千古名曲的 《霸王》,还是让中国笛与电声、多媒体融合探索的《无名之境》,无论是用超现实艺术手法创作的昆曲 《长安雪》,
还是用当代人的眼光重新诠释经典的小剧场实验越剧 《再生·缘》和“青春版”川剧 《聂小倩与宁采臣》,透过这些立足传统艺术进行传承创新的新人新作,那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与书写“中国故事”的自觉与自信呼之欲出。
当代青年艺术家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得到了海外买家的尊重和支持。不仅在作品创作初期给予艺术和制作上的指导,同样也积极推动项目更好地走上国际舞台。青年强,艺术兴。中国的艺术未来在他们身上,通过他们的艺术创想,“讲述中国故事”将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融合对话,让国际艺坛在“中国故事”中寻找感动与共鸣
“中国故事”不再只是表达者的自觉,更让国际艺坛心向往之。在今年艺术节期间,最终有220多个项目与海内外各类演出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艺术节“掌门人”每年都要打“飞的”专程来上海走一遭,为的就是在艺术节的平台,感受博大精深而又锐意创新的中华文化,寻找既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又能触动世界各地人民共通情感的“中国故事”。
这其中,就有艺术节所委约的两个重磅项目———谭盾的《九歌·合唱协奏曲》与杨丽萍的《春之祭》。前者让屈原《九歌》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跨越千年,通过合唱协奏曲的形式交融对话;而后者则通过民族舞元素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让《春之祭》这一被西方舞蹈艺术家反复改编的经典之作,有了全新的面貌。正是在这种国际视野下,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出的“中国故事”,让海外艺术机构看到了能够跨越文化与地域的情感与思想共鸣,纷纷递出合作的橄榄枝,与艺术节联合委约。而《春之祭》更是收获了包括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在内的50多个海外演出机构与艺术节的合作意向。
“中国故事”还将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向更深远处传播。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124个艺术节和演出机构的代表双手交叉相握,标志着第一个由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节共同成立的国际艺术节联盟扬起启航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