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会上人们在参观用于流水线生产的机器人。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讯 (记者张晓鸣) 走进厂房,行车正在空中自如行走、吊卸钢卷,而驾驶舱内却空无一人,整片作业区域几无照明,不见人踪,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黑灯工厂”。“黑灯工厂”是“DarkFactory”的直译,即智慧工厂,因为无需人工操作,所以可以关灯运行。日前,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门迎客。不少展商瞄准智能制造、智慧工厂理念,展出了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钢铁业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程型行业之一,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好、空间大,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行业之一。”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智西巍在展台上告诉记者。宝钢股份从2014年起组建虚拟团队,选择钢铁制造的核心环节———热轧作为智能车间的试点。据介绍,该项目于去年9月启动,搭建一个自动化、无人化、智慧化的平台来实现产品的生产管理。
这种改造并非易事:智能制造技术攻坚尚处于试验室阶段,技术难度大,而且此前缺少大规模应用。以无人行车为例,宝钢选择施耐德电气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共同研讨了自动化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优化算法、互联互通系统以及专家工程服务,使得行车操作实现真正无人化值守和数字化运营,最终将平均日产量提升15%至30%。
而从基础层面来看,智慧工厂离不开智慧的“人”———工业机器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未来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主战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3085台/套,同比增长103.2%;从增量来看,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跃居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目前,以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为代表的“机器人四大家族”仍占据国内工业机器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此,不少国内企业跃跃欲试。据钱江机器人副总经理周文彪介绍,他们生产的机器人应用到了某国产电饭煲柔性生产示范线。“国内工厂规模相对较小,部分国外机器人公司不愿意做这块市场。瞄准这一点,我们将策略转向为国内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为他们打造有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周文彪表示。
参观工博会上的智慧工厂,记者最大的感受是生产线上流淌的不仅仅是原材料、产品,还有很多数据。不少展商开始采用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数据,并聚合到一个大的数据平台上,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最后让数据“说话”,分析出哪种配方最好、哪种参数最好。
鼠标智能制造生产线展示了从手机App下单到自动排产、成品制作完成、配送到客户手中的整个流程;糖果个性化定制示范产线将业务流程与生产过程打通,实时收集数据,实现设备和能源的监控与可视化管理。不少展商负责人均表示,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将成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