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海翔
刚过去的2017赛季,中超联赛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很可能是发不完的罚单。在中超收官战开始前,国安队员张稀哲收到了来自中国足协的罚单,因为在第28轮联赛中的一次不理智掌掴行为,他被禁赛12场、罚款人民币6万元。这或许将为中国足协全年持之以恒的重罚画下一个句号,成为本赛季中超联赛的最后一张重磅罚单。
据统计,截至第29轮,中国足协已经针对中超联赛开出了98张罚单,涉及球员、教练、俱乐部官员的禁赛超过260场,罚款总额超200万元。16家中超俱乐部中,只有华夏幸福还没有收到过罚单。而上赛季,足协对中超联赛开出的罚单总共只有61张。诚然,本赛季中国足协开出的罚单较以往大幅上升,但另一面,这种“矫枉难免过正”也恰恰体现出了中国足协整治联赛赛场的决心,绿茵场毕竟应该是为社会奉献正能量的地方。
事实上,早在本赛季开始前的中超中甲联赛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就已经表明了态度,将对球场上的严重犯规、暴力行为、非体育行为、破坏明显的得分机会、对裁判员判罚表示不满这“黑五类”行为重拳出击。但这样的提醒似乎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而持续一整年的高力度处罚,也证明了中国职业球员在比赛中某些不良习惯的根深蒂固。虽然外界对于中国足协的一些处罚是否过量、是否有充分依据的讨论一直在延续,但足协纪律委员会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事方式,这一严厉的执法尺度肯定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延续。
而赛季前突击实施的U23新政,则是中超联赛另一个贯穿全年的焦点话题。整整一个赛季过去后,外界对于这一政策的看法依然不尽相同,但一个有说服力的数字是:2016年组建的1995年龄段U22国足当年只有40人先后入选,而今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80余人,几乎每次集训都有新面孔出现,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在中超、中甲联赛有过出场纪录。此外,不少U23球员中的佼佼者成了球队战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足协新政的推动,这样的变化或许来得更慢一些。
根据记者获得的消息,下赛季足协将从细节上进一步完善U23政策。比如针对一些球队只让U23球员象征性上场踢十几分钟的尴尬情况,足协可能会要求每场比赛每队必须有一名适龄年轻球员从始至终参加比赛;又比如对于替补席上的年轻球员也将有具体要求,酝酿中的方案是替补席上必须包括三名U23球员,其中一人还必须是U21年龄段。当然,这些调整需要进一步细化,尤其是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极端特殊局面的预案设计。在正式竞赛体系中不断增加针对使用年轻球员的条款,将会是中国职业联赛未来几年内的主旋律。
在经历了一段疯狂发展的时期之后,万众瞩目的中超联赛似乎正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中超不可能永远靠金钱来实现爆炸式发展,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和影响力之后,联赛需要静下心来完成一些更深层次的调整。在此背景下,严苛的执法与年轻球员的新政势必将“扎根”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