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事关飞行安全,再怎么谨慎都不过分
现代民航客机高度集成各种电子设备,导航、通讯、操作等系统极其精密,任何关键设备受到影响,后果都不堪设想。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对“解禁”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采取审慎态度,主要也是担心电子设备有可能对机载设备造成电磁干扰,使机载设备性能下降或者功能丧失,影响飞行安全。
“在飞机起飞阶段的3分钟和着陆阶段的7分钟尤其要排除外界干扰,这被称为客机的‘黑色十分钟’,在这两个阶段,机上人员频繁与地面塔台通讯、仪表仪器操作量大,如果遭受干扰,非常容易出事故。”张武安说。
从日常常见的电台广播信号杂音也可发现,电磁干扰现象普遍存在。一位航电专家介绍,电子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既对外部空间发射电磁能量,也容易被外来电磁能量干扰。这也是国际社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开始全面禁止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根本原因。
“飞行圈”创始人、资深机长陈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电子设备对飞机通讯和导航设备的影响是确定的”,其本人早年曾在B-2505货机飞机上使用手机时,发现手机通话确实会影响飞机通讯系统。“飞机电磁环境太复杂,制造厂商都会公布飞机上一些设备干扰飞机其它设备的频率,比如波音737NG早期就公布了很多频率不可用,包括甚高频120.00Mhz和高频29.490Mhz、29.489Mhz等频率,经过测试这些频率对飞机其它设备有影响。”
“经验表明,手机电波对飞机无线电通讯仍有杂音干扰,尤其容易对‘高龄’飞机的仪表仪器造成影响。”执飞过6种机型的资深机长李李认为,“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更新换代后,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干扰的‘免疫力’将会增强。但是现在,应该更加谨慎地逐步放开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特别是机型众多的大型航空公司,波音、空客、涡轮风扇式支线客机、螺旋桨飞机和旋翼机等机型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不同,不同机龄的客机也有所差别,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评估规则,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与飞行安全息息相关。”
大势所趋:坐飞机能打手机是早晚的事
美国、欧洲、加拿大、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的客机近几年已陆续放宽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很多国人也曾在外航客机上“尝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民航业内人士都谨慎严守飞行安全底线,但绝大部分都认为,机上“解禁”便携式电子设备是大势所趋。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2103年‘解禁’机上便携电子设备,欧洲航空安全局2014年紧随其后放宽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范畴,‘解禁’电子设备是潮流。”上海航空波音B737机长乔晖认为,新修订的 《规则》 只是参考和跟随这个大势。对此,从事航空写作和拍摄的媒体人超侧卫表示认同,他曾飞行百万余公里,测评过全球30余家大型航空公司,“大多数国外航班已不再限制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我国民航出于安全考虑,‘解禁’步伐比较稳妥,但大势所趋不可否认。”
“国外已有很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研究成果,目前,我们国内更多的是借鉴和学习。”陈建国介绍,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手机在航班全程开启“飞行模式”,起飞前和落地后可以使用手机通话功能,空中巡航阶段手机很难登录到地面基站,无法通话,只能使用“飞行模式”。“随着机载数据通讯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有大量的便携电子设备在空中使用,手机的使用也将在获得足够的安全验证数据和认证之后,通过飞机机载设备中继之后使用,也就是说,未来应该会逐步全面放开机上便携电子设备的使用。”
国内首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运行安全审计员、上海航空机长教员郝佳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飞过6种机型、11000余小时,目前还没遇到乘客使用电子设备干扰或影响到飞行的情况。现代飞机安全性能非常可靠,也未出现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直接影响飞机导航、通讯和操作等系统的案例。如果中国民航局和航空公司今后允许旅客在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那一定是经过全面细致的评估、论证、验证后的决定,乘客可以放心。”
另外,郝佳峰还从航班整体运行的角度分析道,“解禁”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减少矛盾、摩擦,节省乘务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更专注于其它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客乘机体验,有利于飞行安全和航班运行效率。
作为对飞机和旅客安全负有直接及最终责任的机长来说,放宽机上便携电子设备使用范畴后将面临什么挑战? 乔晖认为:“现代飞机的电磁屏蔽系统性能相当成熟靠谱,国外航空公司的运行实践也证明飞机飞行不会受到影响,我个人有8000多小时的飞行经历,其间也没有受到过其它电子设备的信号干扰。”而陈建国则建议,虽然电磁屏蔽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飞行员还应密切注意飞行中因为手机使用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干扰,保持警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