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随着电影《敦刻尔克》的热映,“家国情怀”、“民族尊严”成了热词。颇有些人谈到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并举着放大镜从《敦刻尔克》中寻找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能不能找到暂且不提,只是这种爬梳剔抉的功夫,倒是让人怦然心动。
“家国情怀”显然让人向往。我的家、我的国,父母之邦,斯土斯民。当一个人、一群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能够有机会为家、为国做点事,无疑是幸福的,也是一种人生的归宿。这里边的逻辑并不复杂,特别是在战争年代,毁家纾难也好,效命疆场也罢,无非是“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怀激烈而已。
而在和平时代,情况似乎有些复杂。很多键盘侠将在网络上打打杀杀的喧嚣视为“家国情怀”,未免是一种绝大的误解。至于说,这里边是不是有些“生意经”的考量,自不待言。在很多人那里,爱国等同于生意,并不特别令人意外。
其实,习惯被认为是大词的“家国情怀”,同样也可以很别致、很低调。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脚根站在坚实的土地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情的人,都是有家国情怀的志士仁人,都应该赢得我们的尊重。这些人不务空谈,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前几天,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马云谈到,“无论战争时期、和平时期,必须提家国情怀,尤其你小到为这个家担当责任,大到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担当责任。”在这里,“家国情怀”也好,“世界担当”也罢,其实很具体,完全可以置换为社会责任。
也许有人不屑,一个企业不好好赚钱,“闷头发大财”,奢谈什么“家国情怀”?再说了,这些年,阿里赚的钱还少了?确实不少,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的股票上涨近50%,并于今年9月中旬登顶亚洲所有上市公司市值首位。未来的阿里将不止于服务中国5亿消费者,而是走向全球,去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然而,赚钱的企业为什么就不可以谈情怀?事实上,企业的体量越大,则承担的社会责任、世界担当就会越沉重。这里边的逻辑也很简单,一个有理想的企业从来不会放弃责任。冲在比较前面的公司,当然会“代表这个时代”、“代表这个国家”。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我们未来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
就在9月8日,阿里刚刚过了18岁的生日。从起步时放言“要创建一家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公司”,到如今已成为市值4000多亿美金的“国民级企业”,阿里的责任感一以贯之。
在当天的演讲中,马云这样定义阿里的未来:“未来5到10年,我们不是要超越谁,也不是要当世界前三,而是要为未来解决问题,要为中小企业、为年轻人、为我们当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承诺去付诸于行动。”
说到底,“家国情怀”一点都不空泛,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每一家有理想的公司都一样。成长本身意味着责任,对家的责任、对国的责任、对世界的责任。一个成年人是这样,一个刚刚成年的企业,或者说经济体,也是这样。在过去18年,阿里对商业社会已有实质性改造和提升,未来亦然。“以念立业,回报家国,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