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海发布,又到一年开学季,升入新学校的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过自己的学校的历史?其实,上海一些中学是以数字来命名的,其中序数从一到十二排列完整,它们背后的沿革都有女中的背景,且各具特色。这些学校现在叫什么名字?你的母校在其中吗?快来看看吧!
上海市第一中学
上海市第一中学原名“上海市工部局女中”,1931年在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陈鹤琴先生力主之下创建。上海市工部局女中首任校长为杨聂灵瑜。1931年夏,她应陈鹤琴之聘出任工部局女子中学校长。
左:创始人陈鹤琴右:首任校长杨聂灵瑜
女校开办伊始,租赁麦特赫司脱路(今泰兴路)233号作校舍,学生仅120人。1935年迁至位于星加坡路(今余姚路)99号,新校区土地40亩,于次年春启用,学生增至500余人。1945年抗战胜利,改称“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学”。学校1967年开始兼收男生并改名“上海市第一中学”。学校1953年被定为上海市首批10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改为静安区重点中学。现为完中、区重点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1945年上海市第一女中毕业纪念册中的教学楼旧影
1947年上海市行号地图中标注的第一女中位置,当时的门牌是余姚路99号,现今为139号
上海市第二中学
校址在徐汇区永康路200号,占地12132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学校前身是清光绪二十八年吴馨(怀久)在老城厢花园弄设立的务本女塾,“务本”,取义于《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校是上海国人最早创立的女子学校之一。清宣统元年(1909年)迁到黄家阙路新建校舍。1913年吴馨将女塾捐归县有,改制为上海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仍设置有各种讲习所和文理专修科。三年后改组成上海县立务本女子中学,1928年改隶市属。抗日战争爆发,华界校舍被毁,被迫迁入法租界毕勋路(今汾阳路),校名改为私立怀久女中,1942年租界沦陷后停办。
抗日战争胜利后,务本女中复校,1947年初,全校迁入原法租界雷米小学原址,也就是今天的永康路200号(永康路原名雷米路)。1952年改称上海市立第二女子中学,1954年定为市重点中学。翌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先进单位。1968年增收男生,校名也改为“上海市第二中学”。200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1947年上海市行号地图中标注的市立务本女中位置
1952年7月12日,上海市务本女子中学举行更名换牌仪式
1957年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学颁发的毕业证
1982年上海市第二中学八十周年庆使用的纪念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