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 吕恩超 周斌
冲洗、打磨、喷砂、除锈……头顶上是呼啸而过的列车、脚底下是滔滔江水,从8月初开始,武汉铁路局武汉桥工段大桥车间的70位维护工对武汉长江大桥7孔、9孔上下钢梁进行油漆涂装大修,时间将持续至11月。
下个月,武汉长江大桥将迎来建成通车60周年,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至今仍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
“天窗点”为大桥钢梁油漆涂装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成通车60周年,武汉铁路局武汉桥工段大桥车间加大了大桥关键设备的检查保养力度。每天13时20分至14时20分,是武汉长江大桥京广线“天窗点”,在这1小时内没有一辆列车通过大桥。从8月初开始,武汉铁路局武汉桥工段的70多位维护工都要利用这段时间对长江大桥钢梁进行冲洗、喷砂,磨掉表面的风化层,再涂上漆,并对桥面钢轨、枕木、扣件进行检查。
日前,记者从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龟山脚下步行到桥头堡岗哨,乘坐电梯来到长江大桥铁路层,再通过铁轨中间的一个小暗道,下到铁路下方的桥墩。
在桥墩与铁路桥面之间,维护工们手持电动扳手,边走边对铁路钢轨侧边螺栓进行紧固。还有的工人手拿石碴叉,向枕木内补充道碴。他们都身着长袖长裤,戴着草帽,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下,衣服早已湿透。
在靠近汉阳的江中3号桥墩与铁路桥面之间,一个4米高的空间内,4名工人在为活动支座除锈、抹油并重新刷漆,虽然离江面较近,江风徐徐,但工人们依然汗流浃背。
25名“蜘蛛侠”身绑安全带,顺着竖梯攀爬上离桥面16米高的施工平台,手持高压喷砂枪,对准长江大桥桥底、铁路桥面上部钢梁的钢结构进行除锈打磨。
“长期风吹日晒,钢梁表面会发生风化,长江大桥主体是钢结构,防锈防腐蚀是头等大事。”武汉桥工段大桥车间副主任刘浩然介绍,过去发现有锈蚀,是用小铲铲掉铁锈,接着用砂纸打磨;如今,使用更多的是效率更高的高压喷砂枪除锈打磨。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面上下部钢梁油漆已有多年没有大修,2007年开始,大桥车间陆续对上下部钢梁进行油漆大修,即对表面先冲洗干净,再用角磨机打磨掉表面的风化层,最后涂上两层底漆两层面漆,锈蚀严重区域还要先进行喷砂除锈,再重新换上新漆。
2014年以后大桥车间加大了大修力度,每年安排完成两孔桥上下部的钢梁油漆涂装大修任务。此次启动的是临近武昌岸的7孔上部和9孔下部,从汉阳桥头顺着铁路桥面的人行枕木过道走到7孔的位置大约1公里。据介绍,按照每年两孔的速度,再用两三年时间,整座大桥的钢结构梁体表面将全部翻新。
2016年3月,武汉市首次对武汉长江大桥超过8万平方米的桥面做精表处理,修补后的桥面看上去像一条新修主干道。
科学养护延长使用寿命到150年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正式建成通车。如今,尽管长江武汉段江面上建成的大桥已达8座,但武汉长江大桥直到现在仍承担着京广线、汉丹线的客货运输以及部分汉宜线动车组的运行。
60年来,武汉长江大桥历经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撞击,但至今仍十分“健康”,堪称“桥坚强”。武汉长江大桥被撞击最重的一次是201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撞上7号桥墩;最近的一次撞击是2015年9月17日,一艘起重船与5号桥墩发生擦撞,桥墩上被撞出一道明显的痕迹,经检查,大桥安全未受影响。
武汉长江大桥最近一次大规模“体检”是在2015年,400多个电子芯片被粘贴在大桥公、铁两层的关键受力点上,通过静载实验、脉动试验和动载试验,监测到的数据实时传回数据采集中心。
结果显示: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10万立方米流量和5米流速的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24805吨钢梁和8个桥墩无裂纹、无弯曲变形,百万颗铆钉未发现松动,全桥无重大病害。
“武汉长江大桥建桥时的设计寿命是100年,现在已经过去60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科学养护,让大桥使用寿命延长到150年。”武汉桥工段大桥车间主任黄伟对大桥的“健康”状况充满信心。
(本报武汉9月9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