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五天,票房4000万元,国产动画电影 《大护法》,没能继续“大字辈”《大圣归来》 《大鱼海棠》的票房“奇迹”,让许多人感慨中国动画“大片时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正是此前九亿票房的“大圣”和五亿票房的“大鱼”,引发中国动画进入“大片时代”的关切。
中国动画是否进入“大片时代”,动画电影升级有“硬指标”吗? 学者表示,对动画电影“大片时代”的关注,正是国产动画电影从电视动画“衍生品”进入专为大银幕创作转型过程中,市场渴望成熟作品的体现。对于电影产业来说,制作精良的大片是市场主流。中国动画电影真正进入大片时代,需要的是一批让人过目不忘的银幕角色,以及能满足多层次审美需求尤其是成熟观众文化需要的作品,这正是动画人需要迈过的关卡。
审美需丰富,动画电影不能只是电视动画的“衍生品”
对于动画电影来说,这个夏天不算热,同档期动画电影从前年的19部、去年的15部,下降至今年的10部。即将上映的 《阿唐奇遇》 《豆福传》 等故事偏温馨,《十万个冷笑话2》 则延续了前作“吐槽”“搞笑”风格。对于暑期档动画电影,有影评人评价,有的影片努力争取家庭观众,但对于哪怕是从小看动画片如今带娃进影院的“80后”而言,故事大多流于浅显,审美层次不够丰富。
“成熟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接纳和消费,是衡量动画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说。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论坛上,业内人士认为当下国产动画电影还缺少这样的“大片”:不同年龄和知识背景的观众,能从中获得不同层次的乐趣,而且都经得起推敲。比如《疯狂动物城》 包含了青少年成长、恋爱和自我实现的主题,也有对 《教父》《罗宾汉》 《星际迷航》 等经典的致敬,甚至可以让人读出对美国当下社会问题的隐喻。丰富的文化解读让这部没有IP“傍身”的影片在全球大热。
回望国产动画电影,依旧有不少创作者满足于复刻以往“熊出没”的风格和模式。业内人士认为,这类片子走上大银幕,确实带动了当时的动漫消费,为产业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是这类作品更像是电视动画的“衍生品”,单纯复刻其风格,无法让我们的动画电影真正成长成熟。
缺少核心角色与核心价值精神,仅仅依赖IP“造”不出大片
在 《大护法》 票房未达预期的同期,《小黄人》 在中国的票房已经攀至八亿元人民币。有影评人认为,是超过一亿美元的营销砸出了“小黄人”的高产出。对此,也有学者提醒,尽管好莱坞的营销和制作费用达到1:1,但是营销和制作的中心却是动画形象本身。缺少好的核心角色,单纯的营销攻势无法“造”出一部动画影片。
核心角色与核心价值精神是撑起电影故事和衍生品消费的支柱。而核心角色的产生绝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以“小黄人”为例,在2010年的 《神偷奶爸》 中,他们是一群“配角”,凭借其“呆萌”的形象颇受观众欢迎,于是在续集中加重了戏份,在获得观众肯定后,小黄人最终成为影片的主角,还有了自己的主题乐园。“一个形象运作超过六年,应该看到动画电影需要持续创新和调整的能力。”孙立军说,“技术上,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只需一年到一年半,但是许多优秀的动画电影创作时间往往长达四年。”这期间,是大量围绕动画形象的设计调整、市场预判和衍生产品开发工作。
青年电影学者赵谊说,“观众要的是90分钟里的感动,一个动画形象的文化和心理附加值,对观众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