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星上海城是上海最大的援疆项目之一。
阿卜杜拉·依米提在县里开了一家电信营业厅。
2010年至2016年,上海援建四县,规划和建设了20多万户安居富民房。(均采访对象供图)
艾海提·赛麦提的妻子在院子里做玫瑰花酱。
周洲(右二)赴巴楚县英吾斯塘乡卫生院调研基层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佩珍
2017年2月19日,是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出征”的日子。这些援疆干部里,有像周洲一样的新队员,也有像倪明这样已经援疆三年难舍“新疆情”,选择继续援疆的老队员。“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到喀什,不知道新疆有多美”是这些援疆干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五六月份的喀什,烈日当空。即使在室内,也能感受到空气的干燥。汽车在马路上飞驰时,偶尔会经过一排排沙枣树。在这样的干旱地区,植物总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有时仿佛能穿透玻璃窗。
在距离家乡5000多公里的地方,上海援疆干部在这里建设安居富民房、为当地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这里。谈到近几年的援疆工作,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峥对记者说:“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加强教育,健康扶贫,扶贫扶智,文化交流等全方位开展援疆工作,实现脱贫致富。”
“扎根援疆企业,奉献青春岁月”
安卡· 吐拉洪毕业于喀什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在喀什这样的边疆城市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毕业后他在各地打过工、做过兼职,在农村捡过棉花。“回想几年前,我每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家里有年迈多病的父母,急需我顶起生活的大梁,做一个承担家庭重任的男人。当时我也怀着年轻人的想法,到南方大城市打工,挣一份高工资来补贴家用。”安卡· 吐拉洪说。
2013年,安卡· 吐拉洪得知上海月星集团在喀什市西域大道投资兴建“月星上海城”,招聘员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投了份简历。经过笔试面试,安卡· 吐拉洪顺利进入月星锦江国际酒店营销部担任销售员。去年在乌鲁木齐,他4天拜访了40多家旅行社寻求业务合作,尽管屡屡碰壁,但也收获了一家旅行社一次性就签约三四百间客房的喜悦。
因为业绩突出,很快他便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成为一名销售主管,现在每个月工资达到了5000余元,成了喀什地区的“高收入者”。
去年年末,他获得了月星集团“年度优秀员工”的称号,并受邀到上海参加公司年会。
为此,他专门写了 《扎根援疆企业,奉献青春岁月》 的文章,讲述自己在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成长的经历:“我在这工作的三年,身边的每一名同事都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成长,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奉献着青春,扎根在援疆企业,用我们的行动服务社会,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月星上海城是上海最大的援疆项目之一,占地1229亩,规划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是一个集酒店、购物、娱乐、餐饮、文化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月星集团投资喀什,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是只讲经济效益。”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说。
月星集团为当地新增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了三分之二,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
酒店时常接待一些外宾,学会一门外语尤为重要。“酒店聘请了专业英语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授课,加上汉族同事的帮助,我利用业余时间努力自学英语。可能是我有一定的语言天赋,现在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流利地用英语向外宾介绍喀什的风土人情、旅游资源、酒店的企业文化等,美国可口可乐和波音公司的前CEO来喀什,都是我接待的。”安卡· 吐拉洪自豪地说。
产业援疆,是上海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援疆如何写好上海篇? 杨峥认为,在实践当中要体现上海的优势和特色。在目标上,贯彻三个“有”和一个“多”:第一个“有”,指有一定规模上海援建企业项目落地;第二个“有”,指有一定水平的企业入驻,上海的企业要在这里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第三个“有”,指有一定特色的援疆企业,要体现上海优势和特点的企业。一“多”则指,实现喀什地区多就业,坚持就业第一的原则。
“电脑的世界太大了”
上海产业援疆,为喀什当地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提高当地自我发展能力,更为重要。
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3村的阿卜杜拉·依米提就没有继续上大学,农忙时在家里务农,农闲了就去镇上或县里打工。但是,阿卜杜拉·依米提一直对电脑感兴趣,他用打零工的积蓄买了一台电脑,自己慢慢摸索学会了在网上买衣服、鞋子等一些生活用品,感受到了网络电商的便捷。由于自己对电商购物不够熟悉,阿卜杜拉·依米提不会通过用户评论和网店级别等方式来挑选商品,有时也会买到一些劣质的商品。
2015年11月,阿卜杜拉·依米提在村子的广播里听到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组织电子商务培训班,第二天一早就从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阿克萨克马热勒乡来到电商中心门口报名,成了电子中心网训班第一期第一位报名参训学员。
培训期间,阿卜杜拉·依米提学会了很多网上购物技巧、评价网店和网货的主要评价指标,还学会了订机票、火车票,接触了更多的网购平台。“电脑的世界太大了!”阿卜杜拉·依米提不由感慨。
培训结束,阿卜杜拉·依米提以最高分通过了电商中心结业测试,在电商服务中心和村委会的帮助下,他在村里开了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点,除了可以帮助村民代购物品、代缴电费水费、转账汇款等,也成了村民的常用物品线下小超市。
刚开始,阿卜杜拉·依米提发动亲朋好友做宣传,无偿帮助他们在网上代购所需用品,包括服装鞋帽、电子产品和农机。“我主要给别人代购在本县找不到的东西,让别人养成需要什么就来找我在网上购买的习惯。”阿卜杜拉·依米提跟记者说起自己的“生意经”。
慢慢地,通过阿卜杜拉·依米提进行网购的人越来越多,他也通过收取一定的代购费的方式获得收入。
今年,有了一定电脑和电商基础的阿卜杜拉·依米提,顺利通过了县电信公司的面试,在县里开了一家电信营业厅,把店从村里开到了县里。
“来到县里新增了不少业务,生意比想象中更好,有时一天到晚都忙不过来。”现在,他的电信营业厅也是县城里电商服务点,为县城居民提供快件寄存和派件功能。
阿卜杜拉·依米提这样的“电商人才”培养,在巴楚县已经初具规模。仅2016年至今,巴楚县就培养村级电子商务人员1800多人。除了让巴楚县的人民感受到电商时代的便捷,解决就业和便捷生活以外,巴楚县也开始注重打造巴楚地区农产品品牌,开始对外销售。
以2016年“巴楚留香瓜”为例,与国内多家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其中淘宝端销售10667箱,带动留香瓜销售2000余吨,当地收购价格上涨较前两年接近1倍,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000-5000元不等。同时组织起60位由农二代、返乡青年、大学生组成的甜瓜供应团队,形成巴楚留香瓜本地供应链服务小组,既解决了就业又培养出了未来为巴楚留香瓜供应链提供有力保障的队伍。
“两边长满沙枣树的渠沟”
“吉格代”在维吾尔族语里是“沙枣”的意思,“艾热克”是“渠沟”的意思。“吉格代艾热克”意为“两边长满沙枣树的渠沟”。沙枣树下流水经过,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愿景”。
吉格代艾热克,位于莎车县托木吾斯塘乡,距离托木吾斯塘乡乡政府2公里。
今年56岁的艾海提·赛麦提是莎车县托木吾斯塘乡吉格代艾热克8村6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有五口人,二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刚结婚。用维吾尔族语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艾海提·赛麦提黑黝黝的脸庞不自觉微笑起来。这个村子也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幸福小区”。
莎车自2015年9月开始推进安居富民房建设,至2016年10月底,全县安居富民房建设开工43592户,入住21834户。记者来到的吉格代艾热克8村6组,共有165户安居富民房。
走进幸福小区,放眼望去,一条主干道在中间,两边是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房子。房屋的外面刷上一层黄色的漆,和这个时节新疆的日照一样,温暖夺目。房屋的一角还能看到院子里蔓延出来的藤,这些藤在某种意义上是大自然的“遮阳装饰”。
艾海提·赛麦提是幸福小区里第一户人家。和这里所有的农户居住环境一样,每户门前都有一个大院子,后院建有小拱棚,发展庭院经济。在院子里,艾海提·赛麦提还饲养了“安居富民工程”送的50只鸽子和4只羊。
“如何利用他的居住环境搞家庭经营,特别是养羊、养鸽子和种植业,这是重点推的,安居了还得富民。这也是激发他们勤劳致富的主动性,不是躺在政府身上要脱贫,还得自己干活。”莎车县安居办主任刘勇对记者说。
在艾海提·赛麦提家院子里采访时,经常有五六岁般大的小孩从这家的蔬菜大棚穿梭到那家的蔬菜大棚,时而也会驻足在院子门口打量着记者,他们从没有见到过的生面孔。
搬来幸福小区之前,艾海提·赛麦提住在离这里一公里的土坯房。每逢刮风下雨,土墙就会坍塌,经常需要修补房屋。以前,由于家家户户住得比较分散,没法统一通水通电。去年10月份搬到这里后,不仅通水通电,每户人家还安装了节能小锅炉、热水器和太阳能,厨房和卫生间装潢得也和城市里一样。
“激动地流泪了”,是艾海提·赛麦提第一次来到他现在所住的地方的感受。“这里的采光条件,比我们原来住的没有窗户的黑暗房子好,水电也有了保障。从生活便利角度来说,比原来居住的地方好很多。”艾海提·赛麦提说。
离艾海提·赛麦提家不远处,是阿曼尼莎·买买提和丈夫在幸福小区里经营的一家超市,她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在经营超市之前,阿曼尼莎·买买提在阿克苏从事着捡棉花的工作。现在的工作,让阿曼尼莎·买买提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门口致富,小区里的居民购买生活用品也方便了许多。对于生活带来的改变,她说:“虽然挣不了很多的钱,但是生活有保障。日子过得简单幸福。”
超市旁边是克里比努尔·艾合麦提的裁缝店。她以前在城里跟师傅学做民族服装,搬进幸福小区后自己当起了裁缝店老板。当记者来到裁缝店时,克里比努尔·艾合麦提正踩着缝纫机的踏板做衣服。谈到收入,克里比努尔·艾合麦提表示:一天可以挣到150到200元,这些钱足够日常开支。
“2010年至2016年,上海援建四县,规划和建设了20多万户安居富民房。安居富民房的建设,不仅仅是‘造房子’。要让老百姓从‘要我建房’,到‘我要建房’,再到‘积极参与建’。让老百姓安居,不只是有居,配套也很重要。水、电、路,都有援疆资金积极支持。”杨峥说。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在喀什,安卡· 吐拉洪、阿卜杜拉·依米提、艾海提·赛麦提们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是上海援疆带来的。准确地说,是一批批上海援疆干部带来的。
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洲是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队伍中的一员,从今年开始,他将担任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卫生局副局长,挑起未来三年静安区卫生援疆的重任。
谈到为什么要参加援疆,周洲的思绪回到九年前的2008年5月。“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等巨大灾害,不但没有击垮中国人民的信心,反而激发了华夏儿女血浓于水的亲情,数千名专业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迎着前方每天数十次的余震,第一时间奔赴四川地震一线,那时的周洲就是上海市援川救灾防疫队的一名卫生防疫人员。尽管在震中汶川县参与了仅仅20多天的应急救援,但“大爱无疆”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在他的心底打下深深的烙印。
九年后的今天,在国家推进十年援疆规划的大背景下,祖国再一次发出召唤。而此时的周洲已不再是九年之前的年轻小伙子,他有了一位贤惠的妻子和一对即将出生的双胞胎宝宝。他也在犹豫,既想拥有一段难得的援疆经历,又不舍离开即将生产的妻子和年龄日益增长的父母。
出发时,怀孕的妻子对周洲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既可以历练自己,也可以帮助新疆人民,我会全力支持你,相信即将出生的宝宝们也会为自己的爸爸而骄傲。”
周洲没想到妻子会如此坚定地支持。在与父母进一步地沟通,全面考虑了未来三年自己不在上海,家人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之后,周洲郑重地递交了援疆申请表。“在新疆的这三年,将不辜负家人的全力支持。”周洲说。
除了周洲,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里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他就是倪明。他既是第八批援疆干部的老队员,也是第九批援疆干部的新成员,身边的人都叫他“倪不拉江”。
2013年8月25日,倪明作为上海市静安区第八批援疆干部来到巴楚,担任巴楚职业技能学校副校长,开始援疆之路。在援疆的日子里,他从当地实际出发,按需调配学校专业设置,进行专业建设的调整、改造、升级,重点打造西点 (点心) 专业,形成教、学、研、产、销专业体系;增设焊接专业;开启汽修、服装两个专业的校企合作,使学生人数从2013年的50多人迅速增至2016年近千人的规模。在教学管理中,狠抓教学质量,落实绩效考核和班主任硬考核;完善校园卫生文化建设方案并强力推进;参与了沪喀职教联盟学生工作协作组构想及实施。他还协助并参与了县里电子商务的筹建、运作等工作。
三年的工作让他获得一个又一个称号:2014-2015年度被评为巴楚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13-2016被授予“喀什地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2016年荣获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优秀共产党员。
时间很快过去,在第八批援疆干部将要离开的时候,倪明已经与巴楚各族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他深感巴楚地区教育的落后,在这里,他还有未尽的事业。于是倪明下定决心,说服家人,毅然报名参加了上海市静安区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的选拔,经区市两级组织选拔,新一批援疆干部又见他的身影,这次他担任的是巴楚县教育局副局长。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终身巴楚人”。倪明带着他的援疆新任务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