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二院的援疆医生到学校义诊,让健康与南疆儿童同行。
喀什二院肿瘤专家任志刚赴莎车县义诊。
结核病服药点督查落实。
喀什二院医生杨之涛在做急救培训。
六一节,莎车县人民医院送健康。
(均采访对象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佩珍
今年春天,喀什地区迎来了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截至目前,上海先后派出九批援疆干部人才877名。从2010年起,上海对口支援新疆为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和巴楚四县,累计安排援疆资金139.58亿元,实施援助项目951个,其中9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
在医疗卫生领域,上海援疆投入9.53亿资金,指导对口四县开展疫苗接种、婚前检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妇女两癌筛查、孕产妇保健管理等公共卫生民生项目,累计培训人员超过2.8万人次,惠及当地群众180余万人次。依托援疆医生团队,结合全民健康体检等工作,深入基层开展宣讲、义诊等活动,上海对口四县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较2012年分别下降8.6%、40.2%和14.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提高到100%以上。
上海卫生援疆带给喀什的变化,用喀什老百姓的话来说是“我们最信任上海来的专家”;用喀什二院医生玛丽亚·玉苏甫的话来说是“如果我们以前是开汽车,那现在就是坐飞机”;用卫生领域科研的实践成果来说是“从走不出喀什到走向世界”。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以来,经历了第七批、第八批,现在第九批的援疆工作。我们始终坚持‘立足于当地实际,注重发挥上海优势,和喀什地区的基础、资源、条件的有机结合,的工作方针,既发挥上海援建的积极主动的作用,同时又注重激发当地的主体作用。在卫生援疆上,致力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以前开汽车,现在坐飞机”
玛丽亚?玉苏甫是喀什二院起搏电生理科主治医生,去年她从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说起上海医生给喀什医疗卫生领域带来的改变,她用了一句话:“如果我们以前是开汽车,那现在就是坐飞机。”
2013年9月,玛丽亚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主任医师葛均波成了玛丽亚在复旦读研期间的导师。三年来,玛丽亚和第一批通过上海援疆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就读的同事来回上海和喀什两地进一步学习医学知识。“考虑到喀什地区位处边疆,医院科室人手不足,读研期间并不都是让我们去上海学习,葛老师也会过来指导我们,课程安排非常灵活,简直像为我们量身定做一样。”玛丽亚说。
玛丽亚在喀什长大,本科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便回到哺育她很多年的故乡做了一名医生。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学习前,她坦言,自己和身边同龄的医生“很想做国际上领先水平的手术,但缺乏理论和临床的经验”:“喀什毕竟是一个边远城市,各方面比较闭塞,上海援疆前我们的科研水平非常落后。在葛院士和复旦大学医学院其他老师的培训下,我们学会了相关统计学知识、如何找论文选题、论文开题报告的正确形式直至最终的定稿。最重要的,我们意识到科研要突出地方特色。”
喀什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主要以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为主。在这里,人们日常饮食口味重:吃肉多、放盐多。这样的饮食结构导致这个地区心血管发病率高,冠心病病人多。玛丽亚说:“治疗冠心病,经常做的就是支架植入手术,这个手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血管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葛院士在国际冠心病领域都是权威,跟着他学习,也让我们掌握了做冠心病手术的技巧。”
三年的学习,玛丽亚的科研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2015年9月,她在上海瑞金医院还取得了射频消融术的国家级资质。
现在,当临床手术时遇到困难时,她还是会和葛均波进行交流。在一些手术细节上,葛均波收到玛丽亚的问题后,也会及时反馈。这些问题“大”到“需要射频消融的病人,我们应该怎么治疗才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小”到“在手术过程中三叉病变怎么放支架?”
“上海来的援疆医生,想让我们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既想让我们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又想我们这个过程中脚踏实地。他们在这里待的时间少则一年半,多则三年。在这里,不管你多晚给他们打电话,他们也会过来帮我们一起处理各种疑难杂症。”玛丽亚说。
从“输血”到“造血”
受饮食习惯影响,肾脏疾病也是喀什地区常见疾病之一。以往肾脏病学归属于综合内科,喀什地区的患者无法获得专业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很多人只能远赴乌鲁木齐,甚至外省市医疗机构就诊。
2014年,上海第八批第一轮援疆专家、上海仁济医院主任医师顾乐怡来到喀什二院,开始着手开展创建肾病科、血液透析室的工作。
在顾乐怡对学科筹备进行调研工作时,他发现喀什地区广大肾病患者非常渴望在家门口就能做血液透析。但现实是,喀什二院仅有一名医师进修肾病专科,三名护士学习了血液透析技术,血液透析室的硬件也不完全符合最新的质控标准。
第一次科务会上,顾乐怡坚定的话语一直鼓励着肾病科的医护人员,他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就是因为有困难,才叫我们来援疆的,这些困难我们都可以一一解决。”在场的医护人员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困难面前大家拧成了一股绳。
肾病科成立伊始,顾乐怡带领医务人员一起,开设专科门诊、添置相关仪器设备,按国际标准改建血透室,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他更注重学科梯队建设,当地人才的培养,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我们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为此,顾乐怡立即与上海大后方联系后,选派人员去上海进修,取得血液透析专业资质。对于留守的同志,他还制定了详实的学习计划并开始实施:每周在全科范围内进行1-2次教学查房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在临床实际中传道授业解惑;每周科内学习,进行系统学习,从重新学习最新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到解读最新的国际指南,如2012年美国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2012年全球KDIGO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指南及慢性肾脏病(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等。
目前为止,肾病科一共选派5人去上海进修,有9人获得了血透证书。全科开展教学查房30余次,18次疑难病例讨论,科内学习35次。
当顾乐怡1年半的援疆结束了,为了让这个新生科室更进一步发展,上海卫生系统决定继续选派同样来自仁济医院的主任医师陆任华援建肾病科。
来到喀什后,陆任华发现,喀什二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 中重症的肾脏病人很多,多因重症感染,多脏器衰竭,药物中毒引起。于是他引入国际最新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CRRT),并向全科人员进行普及。他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大家系统传授了最新的CRRT治疗中的抗凝管理技术,并在临床实践中传授CRRT技术,就这样又一项“南疆第一”诞生了。同时肾病科对于肾脏病危重症的诊疗也有了更新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与所有上海援疆专家一样,陆任华也注重当地医生的培养。他与肾病科的医务人员逐一交流,并为全科每位医师的职业生涯大致做了规划,强调医教研全面发展,在今年自治区科研项目的申报中,陆任华指导2位医师和1位护士撰写了科研项目书,并选派1位医师在疆内学术会议上进行发言,进一步扩大喀什二院肾病科在疆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喀什地区有大约500万人口,肾脏病发病率很高,但是就诊地点并不多,有一部分不治就直接回家了。等到这个病的知识普及以后,大家慢慢也来就诊。从第一个病人做起以后,刚开始是5张床位,到后来的10张床位,直到现在有了63个长期病人,一个月能做900例次肾透析。”喀什二院肾病科副主任陈晓欢对记者说。
在陈晓欢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面面锦旗。这锦旗的背后,满是患者的信任和感激。
从“走不出喀什”到“走向国际”
上海卫生援疆前,喀什地区的医疗卫生领域的科研状态处于玛丽亚-玉苏甫描述的那样———“心有力而余不足”:与国际科研水平相比十分薄弱,写出来的论文也只能发表在一些“二流”的医学期刊上。“提高喀什地区的医疗科研水平”成了上海援疆医生来到喀什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喀什地区成立了以喀什二院为龙头的“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吸引20余家医院加入,建立涵盖人才培养、学科帮扶、临床诊疗、公共卫生4大领域的10项合作机制,构建“地-县-乡-村”分级服务体系。
2012年年底,喀什二院还专门成立科教部,负责医院的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过程管理、科研培训和科研教学。
“第九批卫生援疆专家给我们制定好了院内的科研计划,针对医院里的普通医务人员,安排两周一次的专题培训。针对我们医院80余名有研究生学历的医生,我们还有一个科研提高的培训计划:更高级的科研项目的申报、撰写。让有一定基础的学员培训结束后,从全院开始,带动下面的医联体,提高整个喀什地区的科研水平。”喀什二院科教部副主任裴晓黎说。
在上海援疆以前,喀什二院没有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对于当时的喀什二院来说,“有一个喀什地区的科研项目感觉已经不错了”。从2014年第八批第一轮援疆专家到喀什以后,医院制定了援疆干部的导师“一对一带教制度”,其中一对一的带教目标,就明确规定培养对象在培训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包含学历、职称、论文等各方面提升。在这种持续带教制度下,喀什二院的科研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喀什二院有了四项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截止到2016年,喀什二院已经有5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
从2013年开始,喀什二院逐渐有了核心期刊论文。2016年年底,喀什二院的核心期刊论文已经达到109篇,其中11篇是SCI论文,SCI论文里面最高分的影响因子达到了6.17分,这也成了新疆近年来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心内科的学术带头人瓦哈甫的一篇论文被美国心脏病大会接收,影像中心姚春惠的论文被欧洲放射学大会接收。这两篇论文的作者还分别被邀请到美国和欧洲进行学术交流并作相关报告。
“这个在我们医院以前想都不敢想,凭我们自己的力量也是不可能的。在援疆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医院率先在南疆地区走向世界。”裴晓黎感叹。
从5月中下旬开始,喀什二院将逐步在上海援疆四县开展推动当地科研和教学水平的计划,让上海卫生援疆进入“医疗2.0时代”:以喀什二院为核心,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带动辐射对口四县医疗机构发展。
“绝不让花蕾提前凋谢”
莎车县是上海援疆四县中距离喀什市区最近的一个县城。莎车县人民医院“抢救接力战———重症医学科、普外等科合力抢救10岁儿童”的故事,让这个城市多了份温情。
当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上海浦东新区周浦医院的援疆医生、莎车县人民医院ICU的副主任许东伟忙碌了一天,回到宿舍准备休息,电话就打来了,“许主任,手术室马上要送来一个病危儿童,请过来一下!”
送到医院的小孩是一个10岁的小姑娘———热合马?吾舒尔,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昏迷和肢体抽搐。普外科医师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一场紧急手术刻不容缓。在送手术途中,热合马?吾舒尔患儿出现了呼吸停止。经过紧急复苏后,热合马?吾舒尔虽恢复了呼吸,但心率200次/分,血压测不出,双瞳孔散大,完全丧失了手术条件。
接到通知后,许伟东立即呼叫了在岗的医师和护士组成抢救小组,“过来,马上抢救”。许伟东赶到时,热合马?吾舒尔浑身湿冷,周身青紫,病情已差到极致。许伟东心里非常清楚,重症医学科是抢救患儿的第一关,只有这一关守住了,患儿才有生存的希望。他和抢救小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支持、开放中心静脉通路、液体复苏……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的援疆医生、莎车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陶国强,麻醉科华灿光也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床边,时刻准备着为手术创造条件。
经过抢救小组1个多小时的抢救治疗,热合马-吾舒尔血压情况相对稳定了下来,心率下降至150次/分,双瞳孔缩小并出现对光反射。虽然患儿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许伟东分析患儿为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药物治疗仅能使病情短暂得到缓解。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感染灶,患儿还是会病情加重导致死亡。
在和家属沟通后,抢救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将患儿送至手术室,抢救在手术室延续。
他们从热合马-吾舒尔的腹腔清理出500毫升的脓液,90分钟后手术完毕,热合马?吾舒尔终于平安地返回了重症医学科。
“当时小女孩的情况非常严重,莎车当地医生都想放弃了。手术前,我们和家属做了很全面的沟通,并告诉他们手术依然有很大风险。但是她的父母表示‘只要你们愿意给我们孩子做手术,手术后果我们自己承担’。这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信任,作为医生我们深受感动。所以,我们也在尽全力去做这个手术。”陶国强说。
在喀什,可以说,当地老百姓都是无条件地信任上海医生。
抢救仍有很大风险。虽然进行了手术治疗,但是,热合马-吾舒尔术前已经处于休克晚期,伴有肝、肾、呼吸等多器官功能障碍。顽固性低血压、心率快达170次/分、无尿,APACHEII评分高达32分,死神仍在病床前徘徊。除了许东伟和其他援疆专家组成了专门的抢救小组,护理部也组建了专门的特护队伍。来自上海浦东新区浦东医院的儿科援疆专家、担任莎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董沛晶主任来到手术现场参与抢救。
“绝不让花蕾提前凋谢”,这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心声。在为这个26公斤的小姑娘输入了各类液体8400毫升后,奇迹终于出现了。热合马-吾舒尔情况逐渐好转,血压得到稳定,尿量逐渐增多,并先后闯过了并发症ARDS及肺不张的凶险关口。经抢救小组和特护队伍12天的努力,患儿情况好转,脱离生命危险,转出重症医学科,在普外科继续康复治疗。
“在这里,援疆医生有很强的团队力量,很多场手术都是各自发挥专业领域所长,通力合作在做。私底下,我们也有一个微信群,叫‘兄弟群’。”许东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