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羊肉馆的龙拔二大娘收拾好碗筷,正在绣苗绣“花鸟报春”。
猕猴桃基地的技术员石龙在介绍猕猴桃长势。(除署名外,均本报记者付鑫鑫摄)
十八洞村千亩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全景。(花垣县扶贫开发办供图)
十八洞村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独特,享有“小张家界”的美称。
施成付家偏厅火塘上的苗家腊肉,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本报记者 付鑫鑫
相传,古夜郎国人迁徙,跋山涉水来到湘西深山老林,发现了一个能容纳几万人的大溶洞,且洞内有十八叉溶洞,洞洞相连,便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故名夜郎十八洞,简称十八洞。2005年,十八洞所在的飞虫村和竹子村合并为一个村,以洞名作为村名,十八洞村由此得名。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苗寨考察,与苗族同胞促膝谈心,谋划发展,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十八洞模式要“可复制、可推广”和“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要求。
一时间,十八洞声名鹊起。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十八洞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6年的8313元,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含政策兜底11人)。
“十八洞脱贫的做法,应该包括三方面:思想建设,有精神指导———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设施建设,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产业建设,充分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凝聚各方力量,把十八洞建成美丽苗乡。”十八洞村村委会主任施进兰说,如今的十八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心更齐、情更浓。
“凤凰”飞进山窝里
从湘西州花垣县城驱车,穿过盘桓山间的209和319国道,一小时后即可抵达十八洞村。停车场设在青石板铺就的坝子上,凉棚下,几位苗族阿婆在摆摊,叫卖黄瓜和花生。拾阶而上就是十八洞村的梨子寨。
“这个怎么卖?”一位来自山东济南的游客手指着火塘上方的腊肉,兴致勃勃地问。
“您要哪块?”施成付的三儿子施全友小跑出厨房,奔向偏厅,边跑边答。
很快,40元一斤的十八洞腊肉成交了好几笔。
在堂屋,一大群青年热热闹闹地围着施成付和龙德成拍照,“快,快,给我也来一张!”
今年80岁的施成付口齿清晰地告诉记者,2013年11月3日,是他和老伴把习近平总书记迎进自家院子。
“我认识他,在电视上见过,人很随和。”施成付小时候上过学,普通话讲得特别顺溜,就是耳朵有点背。他说,自从习总书记在他家院子里座谈,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以后,村里一切都大变样了。“你看,我家堂屋这木板壁是新刷的桐油,外面的竹篾墙也修整过。大院里的青石板是后来铺的,之前是泥巴地,一到雨天,坑坑洼洼的。”
仔细观察,施家外面的青石板院落干净整洁,菜畦里的青菜豇豆长势喜人,水塘里的红色锦鲤畅快游动;堂屋正中墙上挂着三幅习近平总书记和二老聊天的照片。照片外,游客们脸上洋溢着真实的激动与开心,与墙上的“福”字相映成趣。
施家儿媳孔宪春,以前被叫“辣妹子”,现在变身“巧媳妇”。几年前,老家重庆的她,在外打工认识了施全友,两人相恋后,本打算回十八洞结婚。谁料,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唯一的电器是电灯、没有填满的米仓硬生生把“辣妹子”孔宪春吓跑了。
后来,十八洞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的组织下,搞了一次大型相亲活动,并举办了苗族的集体婚礼。在那次婚礼中,孔宪春嫁进施家,开始了她脱贫致富的“升级模式”。
“之前,我在广东打工,自己开快餐店,在外面做事太辛苦,每天睁开眼睛就要干活,关门就是浪费,房租、水费、电费都是钱。”孔宪春快人快语地说,“开农家乐就自由多了。院子是自己的,想做生意就做,不想做关门歇几天也可以。一年挣个十来万没问题。”
“那你们还种地吗?”
“种! 人均八分地也得种,地荒了,会被人骂。以前,我们在外打工,公婆七八十岁还要上山砍柴,下到深谷种田,粮仓还填不满,有时候还要买谷吃。”
“现在呢?”
“现在,买谷买得更多了,不过不是我们自己吃,是烧饭给客人吃。”孔宪春狡黠一笑,100斤谷遇上旅游旺季,“巧媳妇”农家乐两天就吃完了。
“旺季一天有多少人?”
“一两百人吧。现在条件好了,客人要求也高,电视、风扇、冰箱、洗衣机、热水器都配齐了,全是这两年挣钱买的。”
猕猴桃种在“飞地”上
十八洞村村委会主任施进兰介绍,靠农家乐旅游发家致富的不止施成付一家,另外还有7家。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十八洞村下辖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25户939人。全村耕地面积仅817亩,林地面积11093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8%,“地少人多,靠天吃饭,不穷才怪,以前一半以上都是贫困户。”
曾任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龙秀林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到十八洞与大家见面的情景。村民们议论纷纷,用苗话窃窃私语说:“看来,县委、县政府不重视十八洞,都不派个能带项目、资金的干部下乡”。
果然,龙秀林想凭三寸不烂之舌搞基础设施配套,村民们并不买账。2014年春天,龙秀林带队实施农网改造,立电线杆子得砍树,“要钱”;扩充道路占了村民田地,“要钱”;老旧危房维修,“要钱”……怎么办? 这些问题困扰了龙秀林几天几夜。
“从我的工作经验来说,文化宣传、凝聚人心才是突破口。”龙秀林接受采访时说,考虑到十八洞村是飞虫村和竹子村两个村子合并的,而竹子村在里,修路还得从外面的飞虫村开始。于是,他在全县组织了一场生动活泼的篮球比赛,请了几名外援以十八洞的名义参赛,一举夺冠。那些天,不管原来是哪个村的,人人排队想和冠军队合影,并以自己是十八洞村民为荣。“十八洞品牌打出去以后,我还组织过艺术团、苗歌队、相亲会,缓和两村村民关系。”
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是十八洞村的一项制度创新,每季度一次,16岁以上村民全部参与,以组为单位互相评分,当场统计宣布结果。评分内容包括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六项,其中首项就是“支持村公益事务”,每户按家庭成员计平均分,90分以上为五星级家庭,80分以上为四星级家庭,依次递减。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很多行为并不违规犯法,但道德却有约束力。平时做得好不好,村民心中自有杆秤。道德的力量,让问题迎刃而解。”龙秀林说,半年后,农网改造顺利推进、停车场公厕也建起来了,还有村民自发免费当导游,给游客讲解村里的故事。
为什么十八洞要搞“飞地经济”?原来,人人到十八洞吃了猕猴桃都称赞味道好。村民们嘀咕:“既然猕猴桃好吃,就可以种了挣钱。可是村里没有地……”“道二乡那边,有很多地,没人种。”“我们去那里租地。”
主意有了,可真要投钱,村民们打起了退堂鼓。“每个人有国家财政帮扶资金3000元可以入股,另外,要求村民每人象征性地交100元入股保证金,体现公开、公正、自愿的原则。”施进兰回忆道,一开始大家不相信种猕猴桃真能挣钱,因为以前花垣县别的村子有过失败的案例。况且跳出十八洞,结果好坏很难知道。
2014年9月,第八届国际猕猴桃研讨会在四川都江堰举行,十八洞组织了18个持反对意见的当家女代表前往考察,石湘凤是其中一个。眼见别人靠种猕猴桃致富、排队买奥迪车,石湘凤的观念转变了。回到十八洞,她不仅将自家6口人的申请表主动交上,还极力劝说其他村民:“放在我们村里种猕猴桃,地太散,一亩地10个人都忙不过来。放在道二乡,土地成片,机械化操作。我看人家那个新技术,一个人管50亩都不成问题。”
是年底,由村民的国扶资金234万、村集体资金60万、苗汉子公司306万共同入股的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可建设1000亩精品猕猴桃示范基地还需1000万的投入。“当年,我们拿十八洞品牌去向上级要钱,当然可以。但这就不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了,于是,我们就搞贷款,让大家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施进兰说。
猕猴桃基地的技术员石龙说,今年是猕猴桃的试果期,产量较少,每亩均产约千斤。2019年,猕猴桃将进入盛果期,每亩均产三五千斤,且猕猴桃树寿命能持续50-70年。
施进兰算了一笔账,以年均亩产3000斤,一斤猕猴桃卖6元计算,除去3000元的成本,一亩猕猴桃收入1.5万元,1000亩收入1500万元,平摊到每位村民“股东”的收入就是5000元。
冬桃黄桃限量售
不用干活、还有这样高的“分红”,是以前只知种地的石拔三想都不敢想的。与施成付、龙德成一样,石拔三也是十八洞的“形象代言人”之一。梨子寨石阶上第一家就是她家。
石拔三老伴施齐文已经身故,女儿施元兴早些年嫁在保靖县,2位外孙在乡里读初中。如今,十八洞条件好了,女婿被召回来帮忙。
只懂苗语、不会普通话的石拔三通过女婿的翻译告诉记者,她家一年产40挑谷子卖粮,约有7000元;家里养了2头猪卖腊肉,能挣万元左右;玉米地的产出也有2000元。农闲时,她会在家绣苗绣、织布,月进账少则七八百元、多则上千元;加上每年领的低保、退耕还林补贴,以及女婿做小工挣的万余元,一家5口不穷了。“现在要攒钱准备给两个外孙讨媳妇啰!”石拔三刚刚喂好猪食,神情悠闲地站在堂屋里歇息。
施进兰戏说,他以前娶媳妇,可不敢告诉对象自己来自十八洞,否则谁敢嫁进来。“以前,这里是‘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土豆玉米粑,要想吃餐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现在,村里不仅脱单12对,而且大家都争当十八洞村民,我们有5000名荣誉村民哩!”
为纪念2013年11月3日下午4点18分习总书记乘车抵达十八洞,村两委不仅将11月3日作为节日举办庆祝活动,而且发起了“113工程”和“418工程”。113,即每户十八洞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10棵冬桃、10棵黄桃,养300尾稻花鱼,“当然,这是‘起步价’,上不封顶。”他说。
桃树一年成活后,经过邮政“邮三湘”等电商平台在网上出售采摘权,每株桃树售价418元,其中300元归农户,剩下118元作为村集体资金负责桃树的日常管理和电商平台维护。
“认购了桃树,就是十八洞荣誉村民。每年3月,桃花盛开,荣誉村民回村看花赏景;秋收时节,他们又返乡摘桃子。如此,外面的人来了,可带动十八洞的农家乐。作为荣誉村民,除了享用一年的果实,还可凭荣誉村民证享受十八洞周边县市旅游景点的门票优惠,一举多得,互利共赢。”施进兰滔滔不绝地描述道,“之前5000棵桃树几天就抢光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再卖5000棵,限量版的!”
300尾稻花鱼则供给农家乐,村里还有专门的养鸡户、养鸭户和菜农自给自足。“精准扶贫,不能一哄而上都搞农家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才能错位竞争,共同致富。”施进兰说,十八洞腊肉现已做出了品牌,与电商签订了合作协议,每户村民至少养猪2头,冬至过后开始腌制苗家腊肉,90%“上缴”电商,10%留下自用。“我们出品的是绿色生态蔬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土鸡土鸭全喂粮食、不喂饲料,电商平台卖得好呢。”
此时,婉转动听的苗歌响起来。记者跟着施进兰,追着蝴蝶,寻到歌声的源头———施慧农家乐的当家人吴红灯站在苗鼓旁吟唱:“山路十八弯,溶洞十八连……小康之路靠志气,句句话真言,欢声和笑语,温暖大苗山,北京苗乡千万里,不忘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