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40年前的197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第11次代表大会,会议提出将每年的5月18日作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为每年的博物馆日确立一个主题。国际博物馆日的设立,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球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发挥了越来重要的作用。
一、博物馆与人类未来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 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自那以后,世界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其文化教育功能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承担着愈发重要的职责。
美国是世界博物馆大国,其中,纽约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主题各异的博物馆像文明的磁石一样,每年吸引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这座哥特式的花岗岩建筑修建于1880年,后几经扩建,现约两百个展厅,共珍藏并轮番展出各类珍贵文物300万件。大凡来纽约的游客,首选必会是大都会博物馆, 图其博且图其现代。世界四大博物馆中,大英博物馆缺乏西方绘画珍品,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的重量级藏品较少,卢浮宫以欧洲为主且缺乏近现代收藏,只有大都会,真的是包罗万象,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欧洲到远东,从两河流域到埃及文明,从东亚到大洋洲,从绘画雕塑到装饰建筑,真真是一部立体的艺术史百科全书,令人叹为观止。如有足够时间,细细地参观全部展厅,那可相当于看完一部完整的世界艺术史了。你可以说,不到大都会,枉来纽约了。城市的繁华为博物馆的建设添砖加瓦,博物馆的底蕴又塑造了城市的风骨。大都会博物馆与纽约这座城互相成就。假如实在时间有限,粗粗翻阅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编撰,馆长托马斯 坎贝尔亲自撰写导言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 也可堪了解其最具代表性的精华藏品。
二、上海城市博物馆的规划、建设
与纽约这样已然是全球性城市相比,上海还在路上。在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等的科创中心的同时,建设有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同样也应该是上海重要的发展目标。规划建设像大都会博物馆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博物馆尤为重要。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早开放的现代城市,在17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城市文化遗存,如何更好保留和传承这些城市记忆,对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建设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10上海世博会以后,上海在世博遗址上建设起世博会唯一官方指定的博物馆。上海世博博物馆已经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上海建设全球性城市迈开的可喜一步,是传承世博理念,实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 发展目标一大步。
上海要实现建设全球性城市的目标,要完成2040年城市规划,就需要更加重视有全球有影响的博物馆规划和建设。特别是上海处于城市大规模更新的重要时刻,如何更好地进行上海城市文明的永久传承工作,就更需要有更高起点规划,更高质量的博物馆建设。其中,既要有对上海6000年前文明的现代传承,以让每个上海市民,甚至所有来上海的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到上海文明之根,同时更要做好近代以来上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文明留存和保护。虽然这一原则早就体现在上海世博会建设的规划和实践中。但后世博时期,更要思考的是如何制定一份与全球性城市相匹配的上海博物馆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加以推进。
三、上海博物馆建设更应凸显自己的特色
对今天立志建设全球性城市的上海而言,更需重视博物馆的功能发挥。俗话说,历史中国看西安、政治中国看北京、现代中国看上海。与西安、北京这样的中国城市相比,上海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发展历史。鸦片战争以后的五口开放,注定了上海城市发展与中国从传统到近现代转型高度勾连。
在上海现有的博物馆中,虽然已经建有了包括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 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 、上海汽车博物馆、 上海铁路博物馆等有特色的各类博物馆,但无论是影响力和特色,与上海建设全球性城市的目标相比,无疑还有很大的差距。认识到这一差距,是上海从新开始的第一步。
在上海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中,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体现出自己的全球性城市特征。这就需要上海的每一座博物馆的规划、选址和建设,都应该与城市发展的定位和历史更好的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上海城市博物馆既与中国其他城市和而不同,也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博物馆比较中,凸显出上海博物馆的独有魅力和价值。
在上海近代17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值得保存和传承的城市文明记忆。这其中既有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发展的红色记忆,更有“一二八”、“八一三”等中华民族捍卫民族独立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民族记忆,还有上海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走向世界的无数文化留存。在今天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中,许多工业化、城市化遗存面临被失传的威胁。如何在建设全球性城市的进程中,规划好、保护好上海城市的文明记忆,需要上海有更新的发展理念、更全面的规划设计、更有针对性保护建设方案。
与西安这样的古都相比,历史上的上海很少有像西安那样的文化遗存。但上海近代以来的最早对外开放,最早开始的工业化进程是上海独有的文化遗存。今年,在西安新对外开放的4座博物馆中,西安城市记忆博物馆馆内所收藏展品均来自于100年内城市中的寻常生活物件。这些通过文字、影像等多种展示形式,唤起人们对一座古都新生的城市生活记忆。
与西安城市记忆博物馆馆相比,上海有着更多更值得保存和传承的城市记忆。20世纪的上海城市发展更是给其留下了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工业文明记忆。在上海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当下,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上海更应该将近代170多年城市发展的记忆用博物馆的方式永久留存,这对新时期上海博物馆的规划者、决策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规划建设更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时代特征的,与上海建设全球性城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是这个时期上海应有的思考。(章友德: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章超一: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