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精美文物。
展览展出的阿育王塔。(均首都博物馆供图)
本报北京5月18日专电 (驻京记者周渊) 国内唯一完整的隋炀帝时期十三环蹀躞带、曾藏身雷峰塔的阿育王塔、“芈月”家的祭祀礼器凤鸟莲花漆豆、秦始皇陵陪葬的水禽坑中曾被火烧的青铜雁、新疆文物研究所藏精绝国故址出土的勾花皮鞋……以1995年至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依据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今天上午在京开幕,360件套珍贵文物齐聚首都博物馆,拉开了“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序幕。
首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通过对80多家相关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的800多件精美文物进行调研、遴选,最终选出的360件套文物涉及21个省份、49家单位,年代跨度则涵盖史前到明清时期,其中八成以上从未到过北京,不少文物更是首次离开故土。
以“美·好·中华”为题,展览以时代为轴、以美学和哲学为线展开叙事,沿史前、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展线参观,仿佛一条时空纽带,能让人直观感受“美之于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好与善”的深意。
“美”也是此次展览文物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在展览特设的序厅中,“美中选美”选取、展示了12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概括了从史前到明清的审美发展历程,并呼应展览主题。
今日恰逢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据悉,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采用主会场活动宣传博物馆日,此次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也同时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开幕式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度全国注册登记博物馆总数达到4873座,比2015年度增加了181座。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4246座,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7.1%。2016年度全国举办展览3.08万次,实施专项教育活动10.9万次,参观人数约9亿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落实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博物馆领域的交流合作,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也将于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活动期间举行成立仪式。
该联盟旨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的合作,致力于探索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信息共享、联合研究、专业人才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强与相关国际机构组织之间的合作等。联盟成立后的首项重磅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博物馆合作”学术研讨会也于今日下午在首都博物馆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