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上海,青年家园联系的社会组织已经达到1900多家,他们以自发、自 由、自主的社会化形态存在,吸引和影响了众多青年人参与,引领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涉及环保、公益、社区建设等众多领域。
不久前,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一家商场大厅内,由团市委青年家园组织召集的 一场公开招标会正在举行。来自全市范围内的60家社会组织在此集中搭台,展示各自的公益创意项目。据悉,团市委还将打造社会组织 网上服务系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领域创新将更加便利。
■本报记者 祝越
搭建三方平台
近年来,团市委重视引领青年参与社会建设,共青团在各类青年参与的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日益加强。2006年10月,团市委在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年家园”),作为专门从事联系、服务、凝聚、引领体制外青年群体和青年组织的社会化平台,探索加强对社会领域青年的“再组织化”。
青年家园的注册成立,意味着团市委将实现对更多青年自组织枢纽式的管理服务,而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青年社会组织,自此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2009年初,青年家园离开团市委办公大楼,搬入新的办公场地———汉中广场。在新的工作环境,他们开始尝试独立自主的运营方式:在资金运行方面,每年除了有团市委固定的项目经费支持外,其余经费都要通过开展项目的形式以及接受政府购买服务进行筹措;在用人方面,工作人员也开始进行社会招聘。
“青年家园就是搭建一个三方平台,在社区、企业和青年社会组织之间沟通协调。”团市委社会工作部李卓对分管的工作深有体会。当下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年轻人有热情、有创意,还有很强的执行力,但是缺经费和资源;而一些企业手头有充足的资金,却苦于找不到符合本企业社会责任、经营、宣传理念的公益项目;再看社区,针对一些必需的社区公共服务,政府部门配备了专项经费,却因为人力资源受限,社区工作人员虽忙得脚不沾地,效果却有限。
通过青年家园的引领,更多青年社会组织找到了合作方。通过探索对更多青年社会组织枢纽式的管理服务,青年家园自身也经历了多元的成长,与之步入了甜蜜的“热恋期”,并期待收获丰厚的“爱情结晶”。
扎根社区的步伐越来越稳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组织服务进社区是一种良好的尝试。2011年,杨浦区延吉社区志愿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青年家园走进社区成立的第一家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
植根于社区的志愿服务中心,肩负着多项功能———它既是区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枢纽,也通过其有效带动,让更多青年社会组织及其青年志愿者投身各类社区服务,尤其在社区为老服务、楼宇白领服务、低碳环保、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填补社区空白。
很快,志愿服务中心就尝试了“居委书记主任助理”“杨浦一家亲”“外来务工子女义务家教”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中心既孵化了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也培养了投身社区服务和公益创业的青年人才。
“彩虹之桥”志愿服务中心、凌云社区 (街道) 志愿服务中心、徐家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周家桥社区 (街道)志愿服务中心、五角场镇志愿服务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青年家园“扎根”社区的步伐也越来越稳。据了解,通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途径,目前青年家园联系服务的青年社会组织已经为社区提供300多个项目,通过了解社区需求,进行社区服务的“个性定制”。
居民们说,这些“菜单”中的项目为社区公益注入了青春和创新的活力。徐家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承接至今,已开展“爱心导医”“蓝雁行动”“夜夜报平安”“垃圾不迷路”等20余个项目,覆盖服务未成年人、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四大类人群。延吉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三大类9项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基本民生类的居家养老项目、课业辅导项目、亲子游乐项目;社区公益类的低碳环保倡导项目、食品药品安全倡导项目、法律援助项目;便民服务类的便民维修、中医理疗、家庭邻里调解等。
此外,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设立也更好地整合了社区资源。周家桥社区(街道) 志愿服务中心积极引入包括以楼宇白领为主的志愿人力资源、以周边企业单位为主的财物和技术资源、以社会组织为主的项目服务资源,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以物劝募,全城扬起“年轻范”
上海青年风尚节是团市委展示社团风采、倡导青年风尚的公益品牌和创新项目。2005年至今,有超过600家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在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里进行集中展示,超过50万名青少年自发参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一群学生是“微笑图书室”的志愿者,这一公益组织旨在为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孩子送去书籍,如今已为20余个省市205所学校建立图书室。近年来,团市委举办的青年风尚节让更多类似“微笑图书室”的公益组织发挥能量———青年志愿者们设计了“公益集市”“以物劝募”“创意众筹”等特色众筹,把劝募形式变得更为丰富。
2012年,上海青年风尚节开始更加关注公益主题,创新性地采用“以物劝募”方式,围绕公益主题,倡导各行各业的青年人走上街头开展劝募活动。主办方对1900多名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体检结果显示,近20%的来沪务工人员子女近视,但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佩戴眼镜。在数十家爱心企业的支持下,主办方共募集到价值28.6万元的各类物资;并通过社会招募方式,将近2000名自发报名的青年组建成近300支风尚小队,面向市民“以物劝募”,共同为至少1000名视力低于0.4的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筹款,帮助他们免费验光配镜。
这些来自全市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县、高校的青年围绕“年轻范”这一主题,面向市民征集“碎片时间微公益”创意、体验青年社会组织创意项目路演、参与青年潮流文化展示和原创音乐派对等活动,共同倡导“创新、锐气、时尚、多元”的青年文化风尚。
“1的N次方”再创活力
上海和众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杨浦区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光禾青年发展中心……在群团改革的助推下,近日,14家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成立了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联盟。对于沪上的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强强合作的联手。
据介绍,该联盟致力于构建共青团凝聚、引领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的工作途径和服务平台,通过促进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有序竞争、充分合作,旨在打造维系共青团与各类青年群体的纽带,有效提升针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促进青年社会组织的行业发展。联盟是规范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倡导者,也是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引领者。
今后,联盟将在推动各类青年枢纽型社会组织资源共享的同时,发挥共青团在组织网络信息渠道、人力资源、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合作、渠道共享等方式,将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纳入团的工作网络,进一步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扩大团对青年的影响。
李卓用“1的N次方”来表达联盟的核心要素。“1”代表所有联盟成员,“N”则是开放式的叠加,“1的N次方”则体现平等的伙伴关系。“联盟的目标就是以成员单位为基础,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体系及内容,有效提升联盟成员在各阶段、各环节的运作能力,进而增强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全市青年社会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