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梦:对遥远北方的想象与渴望》是有关北极题材的生态文学经典。在五年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洛佩兹为我们揭开了地球之巅的神秘面纱,用科学的严谨与诗意的表达,描述了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从洋流、冰川、土壤,到动物、植物、鸟类,再到土著居民、探险者、科学考察家、开发商……洛佩兹用百科全书式的记录,全面审视这块土地的历史与现状,重塑我们对北极的认识,同时也对西方的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度的反思。
该书出版后获198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是环保主义理论的奠基作之一。
>>>书摘:力量赋予者北极熊
北极熊是生活在北极边沿上的动物:它在冰层边缘、水面上和大陆沿岸捕食猎物。冰熊,也是它的名称。光照减少的日子里,水下世界适合它的生存,春季,这一生境就不适合它了。它潜到海底觅食蚌和海藻,然后悄无声息地浮出平静的水面,仔细猎寻沉睡的海豹。离海岸20英里处,它在鱼群聚集的水面上游弋。所以,它亦被称为海熊。冬季,灰熊冬眠了,北极熊仍在海冰上捕猎。夏季,它的踪迹会出现于距大海一百多英里的内陆,在那里以岩高兰和蓝莓为食。
北极熊行走的方式很独特。在面向你行走时,前腿似乎向外撇,硕大的熊掌像船桨一样向内卷向身体,然后再轻快地迈出去落地。后脚好像跟着前脚迈出去,相距很近,似乎就要相碰了。从后面看,像是罗圈腿,这一特点在成年公熊身上最明显。北极熊前腿看起来很长,因为胸部较薄,两腿间的凹陷一直延长到脖子。其实,它的后腿较长。从正面看,其臀部高过肩部。从侧面、上面、前面看,北极熊都是楔形的,凸显了脖子的柔韧性。
北极熊每小时大约能走2.5英里。小跑时,它像溜蹄马一样,身体一侧的两条腿同时向前迈。短距跑——比如跨越冲向一只休息的海豹时,时速几乎可达25英里。无论长距还是短距行走,母熊和小熊的速度一般要超过公熊。
北极熊行动非常敏捷,攀越冰脊之类陡峭复杂的障碍时,似乎是飘然而过。它们力量极大,动作灵巧。同一头北极熊,既能用一只爪把小小的水竹芋从海带串里撬出来,又能用前腿一下就把别卢哈鲸击得失去知觉。它既能巧妙快捷地抓住草地上奔跑的地旅鼠,又能轻易地把一头400磅的髯海豹击飞到空中。
北极熊的毛看上去呈象牙色和珍珠色,这是由其针毛折射阳光引起的(与云朵呈白色道理相同)。它的毛本身在光学上是透明或无色的。在春季换毛期,它的毛呈亮白色,幼熊毛的亮白色最为清纯。久经阳光照射后,毛会泛出些许色泽。其臀部、身体两侧和腿部呈柔和的微黄色——类似浅柠檬、杏黄、奶油和稻草之类的色泽。随着年龄增长,色调逐渐加深。秋季太阳低照的下午,年长公熊的毛色让人想到熟透麦子的金黄色。
北极熊的皮毛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早先令人不解的是,与狼或北美驯鹿的毛相比,北极熊的皮毛保温性似乎较差;而且,不像海狸的皮毛,能兜住一层空气把皮肤和水隔开,北极熊的皮毛在水中的保温功效会流失90%。后来真相大白——北极熊在水中主要依赖一层脂肪保暖(在水中从体内释放热量的速度,约是在平静空气中的速度的20倍)。在陆地上,北极熊保暖,靠的是一层厚而密的下层绒毛和6英寸长的针毛。针毛既硬又有光泽,像合成的一样。针毛是空心的,这意味着,北极熊的皮毛湿水后仍是竖直的,不会互相缠结。并且,由于针毛较稀疏,又很光滑,毛上的水还未结冰,北极熊就能轻易将其抖落。(它还会在雪上打滚儿,雪就像一张极好的吸水纸,将皮毛中的水分吸走;其动作就像意外在冰上滑倒的人的姿态。)
北极熊中空针毛的第二个功能,是理解其在陆地上保持温暖的关键,这是不经意间发现的。在白色的冰雪背景下从空中拍北极熊,效果很差。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一位科学家想到,哺乳动物释放的热量应该比海冰多,就尝试了红外线照相;结果却是,由于皮毛隔热性太好,北极熊没能显示在胶片上。胶片上显示的唯一一点儿黑影是北极熊的足迹,因为它经过后在冰雪上的接触点所残留的一点热量,可保留几分钟。(北极熊通过爪和掌把身上的余热排出。)接下来,这位科学家又尝试了紫外线敏感成像摄影。北极熊吸收了紫外线波段里的光,最终在白色冰面上呈黑色,因此就有了第二个发现:北极熊的针毛起了光导管的作用。针毛把阳光的紫外短波传到北极熊的黑色皮肤上,在北极熊复杂的热量调节系统中起了作用,这一作用尚未完全弄清。
…………
很可能再也没有其他食肉动物,像北极熊捕获环斑海豹那样,用了那么多捕猎策略。北极熊会花上半个小时,耐心靠近停歇在浮冰边缘的海豹,它悄无声息地浮到水面侦查一番,再潜入水中。北极熊像是浮在水面上毫无威胁的冰块,缓缓漂向猎物;在抵达海豹所在的浮冰边缘时,它猛地一下子从水中跃起,重重一击使海豹毙命。在冰面上潜近海豹时,北极熊的头伏在前腿上,用胸部和前腿缓缓向前滑行,充分利用任何可能的掩体。它把呼吸孔旁的冰刨得只剩下薄薄一层,趴在上面遮挡阳光,这样,下面的海豹就误认为,上面覆盖的厚厚冰雪还在。在呼吸孔旁等待时,它会堆出一堵雪墙掩护自己。它还会经水下从海豹自己的呼吸孔冲出,直扑待在冰面上的海豹。
斯特林在野外观察海豹捕猎超过两千小时,关于北极熊,他强调了几点。首先,北极熊只能偶尔捕猎成功。鉴于各种因素,例如,各种各样的冰面、海豹数量、季节、北极熊的年龄和性别、海豹的年龄等,在特定环境中,北极熊捕猎总的成功概率为2%到25%不等。在斯特林看来,在呼吸孔旁耐心等待海豹出现,是北极熊惯用捕猎技能中成功率最高的技能。(通过观察呼吸孔附近积冰的细枝末节,有时通过嗅到海豹的一丝气息,北极熊能推测呼吸孔最近是否常用,从而判断是否值得等待。)
年长的北极熊特别有耐心。它们会匍匐在呼吸孔的下风向一侧,躲在海豹的视线之外,连续等上三四个小时。为了舒展肌体,它会起身坐在那儿,或静静地站起来;一听到海豹的动静,又立即无声地匍匐到冰面上。
海豹浮出水面前,总是先呼气;北极熊看到气泡或听到气泡的声音就马上警惕起来。海豹先是头朝前经由纺锤形通道钻出呼吸孔;在平坦冰面上,这个孔看起来像一个低矮雪堆。海豹钻出时冲击出的少量海水,溅落到冰面上结成新冰。(海豹全靠爪子刨,使通道保持畅通,使呼吸孔不为冰所封。)北极熊必须计算精确,身手敏捷,给海豹致命一击。北极熊通常用一只或两只爪子扑击海豹,同时吻部也要迅速跟上;在熊掌没能击毙海豹时,它会用嘴把其咬死。“一切都配合得如此完美,”法兰斯·凡·德·维尔德写道,“熊掌、爪子、吻部、牙齿一起上,其攻击之迅速,让海豹几乎无回天之力。”
北极熊攻击晒太阳的海豹时,与其说是跑过去,不如说是扑上去。生物学家托尔·拉尔森在斯瓦尔巴群岛研究北极熊超过15年,当我向他询问北极熊的捕猎行为时,他说:“像猫。北极熊像身材庞大的猫。”我又问,它们动作快吗?他的回答是:“其速度快得让人简直不敢相信——哦,它们能不快吗?”再问,精明吗?答曰:“精明。每时每刻,它们都在盘算如何做,并且很有耐心。”
…………
北极熊向人靠近时,如同潜近一只正在休息的海豹。有些时候,北极熊会猛扑上来,给人致命一击,结果人类毙命。但也有另一种结局,一些北极熊误算,死于叉海豹用的叉子或刀子之下。后者有一些是很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刻意为之。那些时刻,他们心里不仅仅有恐惧,还有敬畏和钦佩。正是这些时刻,才使被人敬畏的一种存在物,在一种文化中能够持续保持其至高无上的地位。“Tornarssuk”是爱斯基摩人对这种存在物的称呼,意思是“力量的赋予者”。
与北极熊交手,拿整个生命去应对它,也是在和某种有个性的东西决斗。这种对决发生在一片静谧、致命而又崇高的旷野。如果你赢了,你会发现自己在提升,如雨后春笋似的,不可遏制。能走出角斗场,意味着你彻底胜了。同时,你对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这是种独特的生活,生活在一片严酷的土地上,在此,你的生活需要深刻的识见、非凡的耐心和良好的心境。这是与北极熊接触的结果。这是来自北极熊的礼物。
北极旅行者克努兹·拉斯姆森,曾问一位爱斯基摩人幸福及兴奋的含义,后者回答说:“碰见北极熊刚留下的踪迹,追击速度比其他雪橇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