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上海工匠》片头。东方卫视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刘根敏入行近30年,手眼聚焦始终没离开过一枚小小笔尖。由他生产的英雄金笔曾见证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上海老品牌涅槃重生的背后,是许许多多像刘根敏这样的上海工匠“执一事做一生”。大型纪录片《上海工匠》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4月29日至5月1日每天上午,《上海工匠》将在东方卫视播出第二季精选辑:《兼容并蓄》《科创求实》《海纳百川》,用镜头记录上海工匠用智慧与汗水诠释的中国梦。
早在2015年10月1日,《上海工匠》 第一季就与观众见面,获得极大反响。去年国庆假期,第二季节目连播6天,从娱乐综艺节目中成功突围。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工匠》 第二季精选辑应观众要求播出。在该纪录片总导演王晓明看来,是片中平凡而伟大的工匠精神引人共鸣;也是上海制造业的专业与发展,让每个人能从中汲取为梦想而努力的能量。
以埋头井道30年的“中国电梯安装第一人”俞建民为例,他的平凡在于其职业生涯与所有年轻人一样,都是从“微时”起步。片中有段他的回忆,上世纪80年代,俞建民为一栋高楼安装某国外品牌电梯。调试中,他发现电梯始终存在强烈震动,于是联系国外厂商,提出更换产品。不料,几名国外工人当着他的面把电梯重新安装平稳,俞建民哑口无言了。而他的伟大也恰恰从那时埋下伏笔。因为不甘自己的技术落于人后,俞建民从那时起立志“中国工人要争气”。经过数十年刻苦钻研,他不但做到了中国第一,由他制定的安装细则还被写进了国外厂方的“标准操作规程”中。如今,若有游客在“上海中心”的电梯地面竖起硬币,那么从地下二层到顶楼的59秒时间里,这枚硬币不会发生翻倒甚至滚动。再比如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车间的技术专家王康健,也是从学习国外技术一路努力,终于带领一群宝钢人引领起了国际先进水平。什么是工匠精神? 如此精益求精、创造极致,如此攻坚克难、冲破瓶颈,又是如此为上海制造、中国制造长脸、争荣誉,那便是了。
当然,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止这些。朱海鸿为实现中国机器人梦而放弃海外科研之路;肖文浩一直在探索用品牌创新来激活传统工艺;胡振球虽出身农民工,但靠着不断努力最终成为技术核心和发明能手;丝毯工艺大师程美华手下诞生的工艺品几乎每一条都价值百万,但她却在抢救自己罹患白血病的儿子时连10多万的手术费都凑不齐;还有洪新华,谁能想到如今的海派玉雕传承人曾在毕业时被分配到了厨房拿切菜刀……
为自己的理想而兢兢业业,为品牌的重生而勇于创新,同时还永不忘初心,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朴素内蕴,也是时代赋予所有年轻劳动者的使命。一切,正如片中的“模具大师”张生春所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批‘大工匠’,而不是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