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达68820亿元,占全国的28.3%,占全球的3%以上;商品销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长10.9%,规模居全国中心城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入万亿元级时代;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和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分别达到536亿美元和251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580家。
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表示,上海大力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正向纵深发展,以贸易集聚、资源配置和贸易创新为代表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出口规模已超香港新加坡
五年来,上海以贸易投资制度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虹桥商务区、各级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园区的重要载体作用,着力提高对各类贸易要素的集聚能力,推动贸易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全球贸易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口岸贸易近年来占全球和全国的比重稳步上升,2016年口岸货物进出口规模已超越香港、新加坡等传统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深入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进出口由2011年的1293亿美元扩大到2016年的2019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25%、全球的2%以上。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突破30%,达31.8%,已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流通规模稳步扩大,2016年商品销售总额首次达到100793亿元,年均增长10.9%,规模居全国中心城市首位。商业增加值、商业税收分别占全市的16.1%和15.3%,占第三产业的22.8%和21.2%,贡献了近300万个工作岗位,有力助推了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贸易主体加快集聚。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4万家,年进出口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有51家。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超过14万家,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有124家;国际零售商聚集度达54.4%,全球排名第三位,仅次于伦敦和迪拜。运营中的城市商业综合体189家,连锁经营企业网点总数超过1.7万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基本形成。
贸易展览快速增长。国家会展中心建成运营推动上海成为国际展览业发展的热土。2016年展出总面积突破1600万平方米,是2011年的1.7倍,其中国家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超过420万平方米,上海国际车展等国际知名展会先后落户。上交会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国际技术贸易领域的一大盛会。
总部经济服务辐射功能提升
五年来,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27家,56家地区总部成为亚太区总部,仅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1%的地区总部,贡献了全部外商投资企业9%的营业收入和15%的利润总额,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新增外资研发中心77家,累计达41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20多家,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成为上海获取和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得益于“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海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大幅提高,走出去网络已覆盖178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新加坡、捷克、土耳其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部门和重要节点城市建立了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仅2016年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互联网、文化娱乐等领域实际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并购项目就达21个。
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
五年来,上海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2万亿元,是2011年的3.6倍,建成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7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快递年业务量突破26亿件,日均超过700万件;网订店取、网订店配、社区配送综合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站、智能快递柜等“最后一公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化。
同时,培育形成100多家平台型企业,其中千亿元级平台5家、百亿元级平台21家,2016年平台交易额1.8万亿元,增长14.1%,平台交易撮合、金融服务、价格发现等功能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流通效率的提高和流通成本的降低。此外,2016年跨境电商试点模式业务量近25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开辟了国际贸易新渠道。
“互联网+”引领消费加快升级。2016年,包含商品和服务的网上购物交易额5604亿元,是2011年的9.6倍,已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