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第四中学,有两个男生名气不小,也争议颇多。
一个是高二的王嘉澄,校园中公认的“股神”兼学霸,不仅总分在年级名列前茅,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工薪阶层的父母炒股,几乎一买一个准。然而,他也曾因为性子倔,顶撞老师,被一路告状告到教导处。
另一个则是高三的何佳明,上海市高中生社会实践平台的数据显示,他是全市参与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高中生,达523小时,也是一呼百应的“活动王”,创办的徐汇区中学生地铁志愿者联盟拥有拥趸近千人。然而,对于学习他却提不起太大兴趣,成绩总是在下游徘徊。
令老师头疼,也令老师骄傲,面对这样的学生,究竟该怎么教?
一见钟情 背得出所有股票代码
不疾不徐的一口上海话,说起各种股票术语头头是道,戴着眼镜的王嘉澄,言谈举止俨然一副股评家的风范。
说不上是不是受了老股民父母的影响,王嘉澄说,2013年6月的某一天,沪市1850点,那片“绿油油”的屏幕,让他对炒股“一见钟情”。那个暑假,他靠着父母书柜里的两本旧书启蒙,把近2000只股票一只只分析了透,两个月结束,约80%的股票代码、主营业务、股本大小、经营状况,他都熟记在心。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股民老妈推荐了第一只股票,也经历了第一次的惊心动魄。“嗯,就是那个600767,运盛实业,第二天就跌停,趁着尾盘打开,我妈买了600股,结果震荡32天,最后3个涨停,赚了2000多……”王嘉澄说,当时,老妈确实“惊呆了”,从那以后,放学花上一刻钟左右看盘,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一直是指挥老妈作战,王嘉澄觉得不过瘾。2015年8月7日,他从父母处获得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实盘操作一次。当时正值股灾,“国家队”出手救市,他发现在水电股“梅雁吉祥”中,“国家队”已经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他果断入手,在周围一片“哀鸿遍野”中,7天,股本翻倍,净赚20余万。这成了至今为止王嘉澄最引以为傲的一次操作,但不久,要让他明白了福祸相倚的道理——几个月后的一次操作,让他在另一只股票上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