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祯希
“绝代智谋诸葛亮,是一名拥有超强‘单体爆发’输出的法师。诸葛亮一旦精准命中敌人,将获得谋略刻印,刻印不断升级将拥有攻击法球,自动攻击附近的敌人。”
这则有些拗口的介绍,出自最近某“网红”游戏的人物介绍,换成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诸葛亮在游戏中变成了一个类似“魔法师”的角色,不仅能冲锋杀敌,还可以凭借法力隔空打怪。少了纶巾,发型飘逸;没了鹅毛扇,多了魔法光球护体;不坐四轮车,却穿上银色战甲……游戏中的诸葛亮,与足智多谋又鞠躬尽瘁的公认形象大相径庭,被网友吐槽,仿佛看到了“假诸葛亮”。而在这款游戏中,众多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被集结在一起,成了可供玩家操控的打斗角色,而他们的身份则被“游戏玩法”全盘格式化———诗仙李白变身“刺客”;一代名医扁鹊成了“投毒高手”;荆轲虽然还是刺客,但是被改了性别,成了容貌姣好的女刺客。
有人说,游戏的最大魅力在于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参与感,运用得好可以成为颇有亲和力的文化载体。但是,将历史人物尤其是承载着价值象征和精神追求的名人“大杂烩”在一款玄幻游戏中,这样的角色设定无疑只是一张文化蒙皮。对于玩家来说,扮演诸葛亮、李白,得到“打怪升级”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迷失错乱。
一款好的游戏能够“玩”出历史知识
“小学生玩这样的游戏,还能学好历史吗?”有评论发出质疑。据说,这款诸葛亮当“法师”、李白当“杀手”的游戏,其玩家主要集中在学龄阶段,11岁至20岁的用户比例达到54%。游戏用户年轻化已经成为潮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已然成为当下游戏的最大用户群。“一些游戏片面强调‘爽’‘痛快’的体验,忽视了其作为文化产品对玩家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华电子游戏研究协会副主席刘梦霏表示。一款涉及历史文化的“网红”游戏,很可能就是年轻人对历史人物的“初体验”。
过去很多人的历史启蒙是 《封神演义》 《三国演义》 的读本或评书,后来则是历史剧古装剧。眼下,游戏也可以是历史知识的“启蒙者”。有学者甚至“脑洞”大开:一款好的游戏能够“玩”出历史知识。
有一款叫 《大航海时代》 的系列游戏曾风靡全球。游戏背景为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玩家扮演一位航行在海洋中的冒险者。要在游戏中过关,玩家得了解航海、地理、贸易以及船队管理等诸多知识,还要抵御海盗攻击,并且得考虑风和洋流等技术问题。正是这款游戏,让不少没有机会体验惊涛骇浪的都市“宅男”“宅女”,学会了如何看地图画地图、了解了各地特产、接触了洋流走向,甚至有人为了玩好游戏翻起了托勒密的《地理学》。
一些知名游戏还有专门的“历史研究”部门
“跑偏了”的文化设定,与匠心精神缺失有关。游戏从业者告诉记者,一些被玩家称道的历史题材游戏,都拥有过硬的学术“背景”。这些游戏通关后,玩家发现职员表中往往会跳出不少“历史顾问”。而一些知名游戏企业,还有专门的“历史研究”部门,请相关学者为游戏把关。
就拿不久前推出同名电影版的游戏 《刺客信条》 来说,开发者不仅聘请历史顾问,为其中的欧洲历史和美国历史把关,不少游戏策划者本身就是历史系出身,难怪 《刺客信条3》 中的大BOSS以独立战争时期的查尔斯·李少将为原型。
还有一款“三国志”游戏,玩家可以选择的游戏起点都按照真实的历史呈现,比如选择“董卓入京”为起点,玩家面对的“群雄地图”就不是想象中的三分天下。这款游戏的许多细节也令玩家称道,其中的历史人物根据 《三国志》 《三国演义》 等的情节,设定了智谋、体力等数值。而最为三国迷津津乐道的是,游戏中赵云的年龄设定比刘备要大。很多人的印象中,赵云通常以年轻英俊的“白袍小将”著称,是刘备、关羽、张飞这哥仨之下的“四弟”,但是游戏开发者根据学者考据,采纳了赵云比刘备年纪大的设定。
别小看这些细节,学者严锋就曾坦言,玩家从这款游戏中学到的三国知识,恐怕要比平时书上读到的还要多。对于玩家而言,开发者匠心营造的历史文化体验,是参与历史题材游戏的最大乐趣。浸润其间,巧妙运用对典故和人物的了解,编写属于自己的三国演义故事,才是真正的享受。
相关链接
这些年,曾被“恶搞”的历史名人
■本报见习记者 姜方
近几年,“杜甫很忙”“包拯很黑”“诸葛亮不亮”等段子、图片、表情包等恶搞层出不穷,许多历史人物难逃此劫。
【杜甫很忙】
“诗圣”杜甫当属近年来在网络上被恶搞得最多的一位。2012年,几张关于他的涂鸦经微博“曝光”后被网友疯转,引发很多人跟风创作,并在创作、分享、再创作的循环互动中衍生出了“创意涂鸦大赛”。在这些“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脚踏摩托,时而玩变装秀……“杜甫很忙”一说也迅速火了起来。
【包拯很黑】
继“杜甫很忙”爆红网络后,包公也被卷入恶搞之中。在恶搞中,开封府尹包拯携师爷公孙策、带刀护卫展昭等共同来到现代网络世界,而包大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被所有人取笑“皮肤黑”。一些关于“包拯很黑”的段子引起了众多网友围观。比如:“包大人,为什么你额头上有个月亮啊?因为白天不懂爷的黑……”又如:“听说展昭最近学习画画了,公孙策想去指点一下,看到展昭立于桌前凝视着眼前的宣纸,便走去看了下桌上画纸,只见宣纸上一团乌黑,尽是涂改后的痕迹,于是说道:‘展护卫,这些画都作废了?’‘不不,我在画包大人。’”
【诸葛亮不亮】
名为“诸葛亮不亮”的组图也曾在微博和多家论坛上引发关注。组图中,诸葛亮羽扇纶巾、正襟危坐,但随后的“诸葛暗”则是此前诸葛亮轮廓的黑色阴影图,以表达“暗”意;诸葛“孔明”是在诸葛“暗”的基础上,在人物眼睛部位抠掉小圆孔,形成“孔明”之状;诸葛“成像”(丞相)更是运用物理中“小孔成像”的原理,让人物在小孔后呈现倒像。
“很忙”的除了诸葛亮,还有《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黄盖被恶搞成“绿盖”“红盖”“盖中盖”以及“新盖中盖”,吕布和自己玩起了“吕剪刀”“吕石头”。
对于类似的现象,有学者认为,还是应该警惕网络上的“恶搞”创意。对于内容开发者来说,历史文化的“脑洞”应该聚焦在历史人物的个性塑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