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袁博
特朗普“禁穆令”的继续发酵,令该总统行政令的幕后推手史蒂夫·班农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将其称为“伟大的操弄者”,而《纽约时报》 最近的一篇社论更是直呼其为“班农总统”。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游走于华尔街和好莱坞,现又在美国政坛翻云覆雨的班农是否是如媒体所称的“白宫操盘手”?
与特朗普“心心相印”
自去年8月主导特朗普竞选团队后,班农在美国政坛崭露头角。随着特朗普的当选,他大权在握。班农的表现的确很抢眼,特朗普上台后搅动世界的一系列政策背后都有其影子:他是特朗普就职演说的撰稿人之一;促使特朗普提名保守派联邦法官戈萨奇出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特朗普上月30日发推文称美国媒体是“反对党”也是在“重复”班农数天前对 《纽约时报》 所说的话———正如《时代》所说,“突然之间,他的指纹变得无处不在。”
虽然班农的职位不过是白宫首席战略顾问,但其能量却远超人们想象。最新一期《时代》周刊以他为封面人物,并发问:班农是世界二号权势人物吗?报道称,同事们将班农戏称为“百科全书”,他还与特朗普“心心相印”,“班农拥有成为人们记忆中最有权势的阁僚的工具。”
如今在全美乃至全球引发轩然大波的移民禁令被认为是班农拟定的。一些报告详细说明了班农和白宫的政策主管米勒不仅率先发出书面形式命令,还负责为其辩护。包括国土安全部长凯利在内的内阁部长几乎不在圈子内,虽然凯利后来说自己提前得到“通知”;国务卿蒂勒森对没有向自己咨询感到“困惑”;共和党国会领导人则完全不知情。《华盛顿邮报》 披露,班农曾亲自前往美国国土安全部,直接向部长凯利下达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日前发布备忘录宣布改组国家安全会议,班农前所未有地成为国安会的一员,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国家情报总监却降至只能参与“涉及他们职责和专长的议题”。国安会多年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为带有鲜明政治立场的官员设立常务席位。班农不仅政治观点极为激进,而且没有丰富的外交和国家安全决策经验,被特朗普捧为座上宾并破例进入国安会,足以证明他在白宫国家安全领域决策的影响力已经超过其他内阁官员。
在分析人士看来,特朗普和班农“志趣相投”:都口若悬河,都是与精英格格不入的好斗吸金者;他俩在贸易、移民、公共安全、环保、政治腐败和更多问题的立场上殊途同归。班农曾说,要仿效19世纪民主党籍总统杰克逊的民粹主义建立全新制度,特朗普就任后就将白宫办公室的华盛顿画像换成了杰克逊。
“右得没边”的“问题人物”
有媒体称,如果有一个人穿着一件休闲夹克衫或者风衣行色匆匆从总统西翼办公室走出,那十有八九就是班农。在媒体多次拍到的白宫幕僚例行会议影像中,一身便装的班农在一群身着西装革履者之中格外抢眼。班农完全“无视”了多年来白宫工作人员工作时穿着正装的规则,也可以看出他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
班农真正获得特朗普青睐是在其担任“布莱特巴特新闻网”执行董事长期间。“布莱特巴特新闻网”被许多人视为“另类右派”的喉舌。该网站鼓吹的观点就是共和党精英已经在移民和贸易两大问题上背弃了美国工人,发布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排外主义甚至白人优越主义的思想。这个网站一直全力支持特朗普,特朗普也经常引用和转发该网的报道。
班农非常欣赏英国脱欧,也很欣赏法国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经济上,他自称是“经济民族主义者”,注重美国第一位,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凡此种种让人们相信,班农是一个“右得没边”的政客。因此,特朗普在提名班农时当属“力排众议”,颇用了一番力气。班农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任命就更遭到美国政界普遍反对。
50名民主党籍国会议员在3日曾致函特朗普,要求说明何以将欠缺外交政策经验的首席战略顾问班农安插进国安会。民主党参议员桑德斯表示,“班农成为国安会的座上宾,危险而不可预测,他必须被撤下来!”美国前任中央情报局长莫雷尔也称,“让班农出现在国安会上,就是在为一个不应该存在政治倾向的地方带来强烈政治影响。”
班农现在经常荣登美国主流媒体的“头条”,也被挖出对前妻家暴、反对双胞胎女儿就读“犹太人太多”的女子中学等丑闻。同时,涉嫌“种族主义”“白人民族主义”的言论也让班农陷入巨大争议。班农曾自诩为“列宁主义者”,要摧毁今日所有的体制。今年2月初,美国很多家媒体曾转载一篇题为《班农危险的民粹主义革命》的文章。该文称,班农宣称要用一个全球性的民粹价值观反对激进伊斯兰教。
白宫或上演“班普之争”
美国“政治”网站称,如今班农除了为特朗普政府执政初期掌舵,还参加国家安全会议,与国务卿和国防部长比肩。《华盛顿邮报》网站近期发表了题为《白宫内外,谁能阻挡史蒂夫·班农?》的文章,最后结论稍显悲观———班农比他的对手们更擅长筹谋,目前看来没人能“阻挡”他。
《每日野兽新闻周刊》 报道,尽管班农已经大权在握,但他仍在巩固自身的权力。文章称当前的白宫权力正在慢慢聚拢到两个人身上:一是班农,另一个就是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据称班农和库什纳最近在白宫内部成立了一个名为“策略创始组织”的机构。有分析人士指出,该机构设立的终极目的是成为真正拥有白宫权力和影响力的机构,取代包括“国安会”等传统白宫顾问机构对总统的政策决定所产生的影响。
CNN 日前报道称白宫“内部混乱”引发共和党高层忧虑。没有透露姓名的共和党人士表示,白宫近来忙于平息“内斗”传言,但不能解决高层官员间存在的不和问题。据说特朗普手下两股势力如今为争夺“白宫控制权”闹得势如水火:一方以首席战略顾问班农领衔,另一方则由白宫办公厅主任普利巴斯牵头。
其实,班农早在推动“禁穆令”前就开始扩大影响力,将多名旧臣带入白宫,这些举动均被看作是同普利巴斯分庭抗礼。政府知情人士曾对外表示“班农没有取代普利巴斯的意思”,但在媒体看来,实际情况是“他压根不需要普利巴斯的职位”。
《赫芬顿邮报》 编辑施泰因称,“新闻头条是白宫幕僚长普利巴斯,但新闻聚焦着班农。这个反犹太主义、白人国家主义的人和美国总统太近了。”共和党资深顾问威弗尔也表示,“这个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者、极端右派正在代表椭圆形办公室。美国要保持警惕!”《纽约时报》 刊发社论称,“美国从未出现过像班农这样的总统政治幕僚,如此肆无忌惮地巩固自身权力;不过,也从未有过一位幕僚如此快速地损伤他老板看似拥有的受欢迎度及才能。”《时代》 杂志则表示,在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位总统,而特朗普也不是放弃权力的人。
没有迹象表明班农在白宫内的对手们有能力阻止他,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因为在特朗普眼里,班农不是为自己打工,而是自己人。但由于“班农总统”一词在美国媒体上出现得很频繁,美国《财政时报》发出疑问:对于新闻头条上频频出现的“班农总统”,特朗普还能忍受多久?
(本报纽约2月12日专电)
国际资料
从接线员之子到“白宫操盘手”
1953年,史蒂夫·班农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电话接线员。班农曾如此形容自己的家庭:“蓝领、爱尔兰天主教徒、肯尼迪派、支持民主党和工会。”1976年,大学毕业后的班农加入美国海军,担任七年军官后,被派往驻波斯湾的一艘导弹驱逐舰,之后在五角大楼任海军作战部长的特别助理。
1985年,“回炉再造”的班农拿到了 哈佛商学院的 MBA学位。这对于“穷二代”的他来说,无异于拿到了金融圈的敲门砖,随后成了高盛的投资银行家。上世纪90年代,班农和同事成立了专门做媒体的投资银行,制作了十多部电影,创作并执导了九部纪录片,比较著名的有 《美利坚之战》、《迎击邪恶》等。在好莱坞,他结识安德鲁·布莱特巴特,此人是美国右翼媒体的核心人物,创办了政治新闻网站“布莱特巴特新闻网”。布莱特巴特2012年心脏病突发去世后,班农成为这一网站的掌门。
“布莱特巴特新闻网”一直全力支持特朗普,特朗普也经常引用和转发该网的报道。与此同时,班农也逐渐得到特朗普的青睐。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该网站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获得了巨大成功。《纽约时报》称,在竞选之夜,“布莱特巴特新闻网”的“脸谱”主页上参与互动的用户数量排名第四位,超过CNN、纽约时报、福克斯新闻网等主流媒体。
2016年8月,班农离开“布莱特巴特新闻网”,转而担任特朗普竞选团队主管,为特朗普当选立下汗马功劳,自己也完成了从电话接线员儿子到“白宫操盘手”的华丽转身。(袁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