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薇菁
“大顺子很孤单。我希望爸爸妈妈能陪伴着我,哪怕他们工作再忙。”
“我心里有点难受。大顺子的爸爸最终没有露面,但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重逢。”……
崇明长兴小学校长罗永灵读着学生们写下的文字,眼眶有些湿润。前不久,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带着最新创作的儿童剧《蓝蝴蝶》来到长兴岛文化活动中心,为全校1500名学生特开4场专场演出,罗永灵记得,在现场,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哭了。
“这是一部洋溢着人文关怀和思想锋芒的儿童剧,它对留守儿童的关怀、那份发自内心的牵挂,令人非常动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对该剧呈现的社会责任感,表示了高度认可。
作品里有爱,有尊重
在长兴小学里,有七成孩子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活艰辛。一个从安徽来沪的三口之家,长年蜗居在长兴岛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父亲在船厂打工赚钱,母亲没有工作,类似的家庭在长兴小学里不是少数。
“虽然生活不易,但我们希望孩子们不要丧失努力的方向,希望他们自信而积极地成长,”罗永灵对记者说,《蓝蝴蝶》是真正走到他的孩子们的心里了,他们被理解了,他们想要诉说,“翻开他们的观后感,很多老师都很惊讶,原来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把对爱、温暖和尊重的渴望藏得那么深。”
儿童剧《蓝蝴蝶》讲述了一个名叫“大顺子”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进城寻找爸爸的冒险旅程中收获友谊与温情的故事,展示了留守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
城市那么大,爸爸在哪里呢?“大顺子”找着找着,犯难了、着急了、迷惑了,经历了很多……“月亮累了想星星,星星闷了想太阳。大顺子呀大顺子,不渴不困不累不闷,整天只把你来想。
爸爸呀,啥时才让我看见,你的眼睛,嘴巴和肩膀。”当饰演“大顺子”的演员周蕾唱起这首动情的RAP(说唱)时,她在台上看见,很多小观众大眼睛里湿润润的,泛着泪花使劲鼓掌。
这样的场景令中福会儿艺院长、《蓝蝴蝶》 艺术总监蔡金萍很受触动,“留守儿童也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好,他们最大的痛苦是情感的饥渴,爱孩子就是要给他们爱的情感,这是不分‘留守’和‘不留守’的。”
为了孩子的欢笑,“大顺子”把屁股坐疼了
儿童剧《蓝蝴蝶》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献演剧目,也是上海文艺创作“百部精品”之一,由国家一级编剧欧阳逸冰、文华奖得主导演胡宗琪,国家一级舞台设计师黄楷夫等优秀舞台工作者联手打造。
每次演出后,总会有小观众偷偷跑到后台或教室里看演员们卸妆,他们感到新鲜好奇。“哇,原来大顺子是个女的”“坏蛋叔叔卸下面具原来并不丑啊”……每每这时,周蕾和剧组其他成员都会向他们报以鬼脸,并且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有趣的问题。台上活泼可爱的男孩“大顺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排练中,导演胡宗琦要求周蕾尽一切可能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靠拢———坐,要一屁股坐下去;跳,动作要灵巧敏捷,大大咧咧;唱“吼歌”时要倾注全身的力量,不留余地。周蕾说:“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不光体能消耗大,唱、坐、跳、跑,一轮演下来,身上都是乌青块。痛归痛,孩子们爱看就值了!”为什么要创作一部这样的儿童剧作品? 编剧欧阳逸冰说,“现在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最渴望的是父母的爱! 我们给不了,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只能是两个字———‘尊重’,这就是我写这个戏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