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中)和班组技术人员正在检修动车。傅国林摄
本报记者 张晓鸣 通讯员 许文峰
春运,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今年春运期间,上海铁路局共安排动车组列车663对,占比达63%,运力为历年之最。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为了确保安全运行,一批顶尖“工匠”每天都在为列车把脉问诊。一列标准动车组列车的机电零部件有4.5万余个,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列车的安全运行,对调试检修人员要求极高。上海动车段电气调试班组工长张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虽然只有中专学历,却可在数秒内准确诊断出动车故障。
“华哥,厉害!”
和汽车每跑一定里程就要进4S店保养一样,动车组列车也要定期回到检修基地进行“体检”。给这些庞然大物做“全身检查”却并非易事。
记者昨天来到检修基地采访。在现场,张华介绍,他们经常做的动作,包括钻进司机室头舱内下载分析数据,贴近仪表观看指针细微变化,屏声静气倾听电气设备“喘息”……他说,动车检修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哭泣声’”。根据多年经验,张华提炼出“望、闻、问、切、慎、畅、核、闭”调试作业八字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次,他带着青工宋腾飞检修动车,走到1号车厢时,张华停下脚步。
“你发现这节车厢有什么异常?”“华哥,没有发现有异常的地方啊?”小宋将车厢内电器设备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
“脚下这个部位下面是司机室的空调装置,通了高压电的空调完全没有震动,你好好感觉一下,这个位置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肯定出了故障。”
当他们打开车下设备舱时,果然发现空调装置没有正常工作。“真神了!”无比佩服的宋腾飞从此成了张华的铁杆技术“粉丝”。
还有一次,一列高速动车组在动态调试时连续报出故障,APU(辅助电源装置) 停止工作,进而导致一个单元的动力丢失。技术人员排查了整整两小时都没有找到原因。“几小时后就要交车,难道将整个APU换掉不成?”在场的人心急如焚。
“找华哥!”20分钟后,张华出现在司机室,分析故障代码并下载相关运行数据,查看电压、频率等检测波形后,张华指出问题只是出在APU内的电压互感器上,更换后故障果然消失。
“华哥,厉害!”这是电气调试班作业现场或对讲机中经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
做技术上的“明白人”
16岁进入铁路中专,张华的命运就和铁路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97年7月,毕业于苏州铁路机械学校的张华被分配到上海车辆段从事普速客车电气检修。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2010年初,张华凭借出色的检修技术进入动车高级修基地,并作为技术骨干被派往青岛学习动车组高级修调试技术。
当时,作为新生事物的动车检修面临着国外技术壁垒。“动车组高级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面对全新的领域和时代赋予的挑战,张华暗下决心。
为做技术上的“明白人”,张华不分昼夜玩命似地钻研着动车检修知识。白天,他车上车下追着厂方师傅学,遇有不懂问题就打破砂锅问到底;晚上,他如饥似渴地苦学一本本原理书、一张张配线图,很少有零点前睡觉的时候。“小伙子,好好学,国家高铁事业就缺你这样的人才。”厂方老师傅被张华刻苦、认真的劲头感动了,对他格外厚爱,相关技术也倾囊相授。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学习,张华初步掌握了CRH2型车高级修调试技术。
回到上海后,带着一股痴迷劲儿,张华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钻研技术上,成为上海铁路局高级修第一位调试“主控”,圆满完成了该局首列动车组调试任务。在实际调试检修中经历的每一个故障要点、难点,他都一一记录,注明其现象、原因、处置措施等,并与工友交流,请他们释疑解惑。徜徉在动车检修技术中的他乐而忘忧,度过了看似枯燥和孤寂的漫长时光。
“动车是有情感的。我喜爱在检修中与动车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看似检修动车,但实际是‘检修’自己的心。”手有绝技、心存担当的张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