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张晓鸣)施工人员边看“三维电影”边建房,是的,没错!BIM技术既避免可能出现的盲目施工和返工损失,又便于施工全程可视化管理。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把原本用图纸表达设计的建筑物,用三维模型动态展示,从设计、施工到质量安全管理、进度管控,甚至是物料采购、竣工结算,都能实现精细分析,拥有了这样的数字DNA,建筑物就“活”起来了。
在上海中心、上海迪士尼、上海市浦东机场、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北横通道、周家嘴越江隧道工程中BIM技术都有广泛应用。自BIM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在上海启动以来,已有62个政府投资工程和社会投资工程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其中政府投资项目49个,社会投资项目13个,试点项目类型覆盖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水利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商业、办公、教育、文化等领域。
与此同时,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对BIM模型构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前国内广泛应用的BIM建模软件自身所带的构件资源有限,且部分构件不完全符合我国工程建设设计要求。大部分供应商并不提供产品或设备的数据模型,而是由各建设项目单位自行制作,导致了相关单位建模工作量的增加,也无法保证数据模型的准确性。同一产品会有多种模型,且属性参数大都不完整,影响了后期的运维应用。
看到了这个潜在的市场需求,上海申迪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最近推出了专业的BIM模型大数据共享平台——“拼模网”。
“拼模网”提供的产品模型均将按照上海市统一标准建立并经过供应商的认证,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为后续的BIM数字化应用提供便利。供应商可以通过平台的权威认证,保障建筑产品模型的技术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减少设计差错与缺漏,降低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难度与成本。通过平台的信息沟通,真正实现建材生产厂家与设计人员、施工企业、开发商及国际市场的直接联系,优化供应商原有的推广模式。设计师可以免费使用平台中供应商认证的真实产品模型,用于设计、施工、招标采购到工程建设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避免建筑产品构件重复建模,提高建模效率,节约项目建模成本。建模人员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的模型创建招标信息,进行有偿建模。
目前,该平台已经基本实现了模型的发布与分享。后期,研发单位将从BIM基础构件制作标准体系的建立、BIM基础构件资源库系统功能优化及网页升级、模型数据量充实等方面进行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