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历史风貌保护体系初步成型石库门是住宅,又不仅仅是住宅石库门是住宅,又不仅仅是住宅启动里弄保护专题研究启动里弄保护专题研究将根据国家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其纳入世界文化遗产
■ 近几年,针对亟待抢救保护的石库门建筑,相关部门开展了大规模普查和调研工作。经过梳理,上海石库门里弄保护对象已扩大至大约260处保护街坊,350个保护地块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石库门,上海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上海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文脉所在。当下,这一建筑形态及其内含的独特生活状态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石库门总量不断减少,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约有70%的旧式石库门里弄被拆除,至2020年,根据“十三五”至“十四五”旧城改造计划,现存大多数石库门里弄可能会消失。此外,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主墙体松动、构件老化,现存石库门里弄建筑的状况和居住状态也令人堪忧。老旧的石库门是否等同于“不宜居住”?少了老居民和烟火气息的石库门,是否还值得保留?这样的话题开始在“热点榜”上攀爬。
政协大会发言现场,市政协委员陈永弟作了关于《创新开发机制,保护历史风貌》的发言,建议坚持“动态保护”和“多元开发”并重,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探索联动开发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的新路径。事实上,近两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已经启动了一项关于“石库门保护及申遗”的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递交了一份 《关于加强上海石库门保护以及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提案,得到了相关承办部门的回复。据透露:结合城市更新,上海正启动石库门里弄保护的专题研究,以“活化利用”推动石库门申遗。
石库门是住宅,又不仅仅是住宅
专题调研发现,当前对于石库门保护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旧的就是落后的,只有拆旧建新才是发展;同时,容易把改善居住矛盾和城市遗产保护对立起来。
同时,石库门这项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被笼统地归在住宅类之中,以新里、旧里区分。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大量石库门旧式里弄被列入其中。不少地块在多年前已经批给了开发商进行开发,对地块上的石库门进行保护需要政府与开发商进一步协商。石库门的保护利用缺乏配套政策措施。为此,该提案建议:在市级层面成立石库门保护领导协调机构,明确石库门保护相关工作的部门职责;制定石库门遗产价值评估准则,对不同价值的石库门采取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同时建议市区两级统筹探索保护新政,以申遗促进石库门里弄和风貌街坊的民生和基础设施改善,降低居住密度;探索创新与市场结合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力量,促进石库门风貌的保护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开启石库门申遗进程,在石库门特别集中的重要区域,如黄浦区、虹口区,选择部分里弄建立保护试点,政府给以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等,使之与未来城市品位提升良性互动。
“点、线、面”历史风貌保护体系初步成型
市规土局在提案办理的答复中指出:目前,上海已公布并建立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119处风貌保护街坊,378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组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近几年,针对亟待抢救保护的石库门建筑,相关部门开展了大规模普查和调研工作。经过梳理,上海石库门里弄保护对象已扩大至大约260处保护街坊,350个保护地块。这些石库门建筑包括主要位于黄浦区的光裕里、裕福里、永福里、余庆里、瑞康里等,位于静安区的东斯文里、世德里、安顺里等,特点是完整成片、肌理清晰、街巷整齐、山墙门楣等细部设计有特色、街坊整体风貌较好。
调研中,市规土局提出,石库门里弄的保护需要规划、房屋、土地、财税等环节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并提出了《关于本市开展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整治试点项目实施评估及相关政策研究的报告》,现已上报市政府。
启动里弄保护专题研究
在原有风貌保护的规划及管理体制基础上,市规土局牵头制定了成片风貌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并强调将对接旧改,进一步抢救性保护一批石库门里弄,使之“活化利用”。结合中心城区旧区内各项城市更新工作,避免尚未列入保护体系但有保护价值的里弄建筑在大规模旧改中被拆除,市规土局委托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开展了针对里弄保护的专题研究。同时,开展试点保护,以静安区东斯文里、黄浦区同福里等作为保护试点项目,探索有益的可操作性政策。目前,《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修订研究已列入市人大立法预备项目,将着重从保护对象、保护规划、规划实施、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市规土局也表示:下一步,将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入选要求,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加强石库门里弄的“活化利用”,并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顺序,积极推动石库门早日纳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