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洋模范中学高一(4)班,班主任杜嘉陵(右三)与同学在教室里互动交流。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张鹏
“老师,我觉得单人座位不好,我需要像初中时候那样有个同桌。”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向班主任提议。他还撰写了文字提案,邀请班级15名同学附议。“教了这么多年书,第一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班主任杜嘉陵有点意外。
“00后”来了,他们带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给班主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战?刚刚带教新高一的班主任发出了“新招”———创设新潮的班干部岗位,并建立竞聘演讲上岗机制;依据“00后”们的喜好,引导他们树立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立了“班集体大会”制度,让喜欢表达的高中生能够“发声”。
班里多了“科技委员”“环保委员”
热爱科技的王同学想要应聘班级“科技委员”,便在竞聘时这样演说道:向同学推送科普知识和科技新项目,制成电子稿供同学查看;带头参加“科技节”等各项活动,并积极鼓励、组织同学报名参加……在高一(4)班,要想成为班干部可没那么容易,学生需要准备竞选演说,参与岗位竞选。
初中时,王同学就设计出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多功能床,每次学校科技节活动,他都自告奋勇拍摄科普宣传视频。杜嘉陵看重他的科技特长,任命他为班级的“科技委员”。
在杜嘉陵的班级里,除了班长、劳动委员等传统班干部岗位,还出现了“科技委员”“环保委员”“电教委员”等时髦岗位。杜嘉陵说,现在科技进步如此迅速,也关乎人类生活的变迁,理应培养具有科技素养的未来人才。“环保委员”是杜嘉陵的“精心安排”,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同学“一张纸两面用”,把环保意识根植在每个学生内心。
杜嘉陵介绍说,经民主选举当选的同学,要撰写岗位职责书,细化责任,明确任务。一轮任期结束后,岗位责任人要向全班进行一分钟述职。
让学生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
在高一(4)班,生活委员是由“会计”和“出纳”两名同学担纲两种岗位———一个负责管钱,一个负责管账,每个月都要出一份班费使用报表。这种岗位设置,让班级“财政”收支透明,班主任也希望以此让学生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
有一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名同学参加方阵列队仪式。为此,班干部决定从班费中支出,为走方阵队的同学购买单价180元的队服。“月底我一看账单,这可不是小数目。”果然,班级里部分同学就此提出了质疑。“有的同学认为,班费应为全班同学所有,较为大笔的花销,尤其是针对部分同学的花销,应该让全班同学知晓,并经过全班同学的同意。”
杜嘉陵引导学生设立了“班集体大会”制度。“每当有学生对班级各项事务提出自己的想法时,都可以申请由班集体大会进行讨论,做出评判。”
于是,全班同学就班费支出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决定,此后班费支出若超过100元,需要提交班集体大会讨论,半数以上学生通过才可支出。而此前有同学提出的“寻求同桌”提案,也交由班集体大会审议。虽然最后没有通过,但理性思考的种子已经在班级同学心中生根发芽。
细微处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已经有20多年执教经验的杜嘉陵,做班主任也超过16年。她回忆说,年轻时做班主任,总是觉得要把学生管住,如今她的想法改变了———应该更加开放,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新高一年级还未开学,就有20几位家长自发组建了家长微信群,并邀请杜嘉陵加入其中。“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微信群的问题,并没有马上给予家长答复。”对此,杜嘉陵有着自己的考量,她说,高中生并不需要班主任建立微信群传达讯息。相比之下,他们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家长不必事无巨细地关注。在与班级同学商量下,杜嘉陵开设了“Four青春博物馆”的班级微信公众号,鼓励学生自己维护、制作微信号内容,以此展示班级精神风貌,也适时向家长传递一些班级生活的信息。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那些激愤言辞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波澜,班级日志中出现了一些激愤之语。为此,杜嘉陵曾经在带教的班级里开展 《说FEN青》的头脑风暴活动,让大家厘清了“粪青”“愤青”与“奋青”的区别。年轻人有热情,但也好冲动,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他们形成理性的精神。杜嘉陵说,比如“FEN青”也可以解释为“奋青”,积蓄力量奋发向上。
杜嘉陵说,为未来社会培养精英人才,仅仅教会他们科学知识还远远不够,学生们应该具备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身心与成绩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