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波超级IP被市场收割, 2016年,又有多部“超级IP”跃跃欲试地“下锅”——3月,《斗破苍穹》开拍;4月,《择天记》开拍;6月,《龙王令》开拍……10余年网络文学发展积淀的大神级作品尽数被挖掘,文学领域的超级IP已经到了越来越稀缺的境地。
资源稀缺的地方,就有机遇。从IP泛娱乐化概念引爆开始,对于超级IP的打造就成为”众矢之的“——腾讯一直在构造IP产业链;阿里巴巴今年成立了“大文娱”板块;投资机构、出版社、文学网站、影视众筹网站等各路玩家,也都在大力挖掘作品、包装作家、储备、运营和变现IP……抱着打造超级IP的野心,梦想一夜繁华。
但是,超级IP,真的有“速成班”吗?
热门网剧不是超级IP
虽然在IP的运作上,今年各大玩家花尽了心思,但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开花结果”。相比去年大红的《琅琊榜》、《花千骨》,今年的几部重头戏如《九州》、《老九门》都可以用一个“烂”字来形容,除了惊人的点击率,人物、剧情都是“雁过无痕”。
火爆,但充满泡沫。“昙花一现的热门网剧不是超级IP。”在中文在线执行总裁戴和忠看来,超级IP必须具备4大元素, “超级IP在文化源头势能上,有超级高度;在空间影响力上,有超级广度;在时间持续性上,有超级长度;在产业价值衍生上,有超级厚度。“
事实上,放眼国际文化产业,超级IP都是那些能创造持久文化影响力和产业价值的存在——超级IP漫威,拥有8000个漫画形象,授权制作发行44部电影,累计全球票房215亿美元;超级IP哈利波特,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发行,收入总计约250亿美元,电影全球票房77亿美元,衍生玩具75亿;超级IP星球大战,制作发行14部电影,全球票房73亿美元,玩具衍生168亿,家庭娱乐59亿,IP授权42亿。戴和忠认为,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超级IP还只是一个起步而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互联网爆发式增长不一定适合文创产业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泛娱乐已经成为新的产业趋势,并被纳入中央部委行业报告中。根据《2015-2016中国泛娱乐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1-2015年,泛娱乐总产值由1888亿元增加至4229亿元,增长率达22.34%。数据同时显示,去年电视剧收视率排行前三的,均是由超级IP改编的。
超级IP能撬动的力量惊人,以至于所有玩家都在寻找一个超级IP制造的“速成班”。互联网粉丝运营、打通文学与影视产业链、IP工作室、众包模式……各种可以加速催熟IP的模式一一被提了出来,但是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并没有预期那么好。“有些原创文学明明底子很差、情节生硬,还被极力包装置顶,一看就是背后有人运营。”在文创源头,甚至有不少网友开始反感。
有业内人士称,超级IP的“揠苗助长”成风,是因为资本和企业都还不够尊重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互联网产品的爆发式增长神话,在文化产业上并不一定有效。阅文集团CEO吴文辉认为,从目前成功一些超级IP来看,大部分都是网络文学在过去10多年积淀下来的品牌,具有一定的文化符号,而一个超级IP的养成,需要一个周期,促使它长期发展,五年、十年后还能被人关注,资本、营销都只能是辅助手段。
“对于IP的粗制滥造、粗放经营,对于IP价值的形成无异于竭泽而渔。”吴文辉认为。在超级IP的养成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自我反思。在文创源头,中文在线在超级IP战略中,开始吸收并有意识培养具有潜质的90后文创者,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控IP;在影视人才领域,阿里影业、上海戏剧学院、复星集团前不久宣布,联合探索影视艺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影视产业在人才、资源、技术等基础设施上进行升级换代……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几年后人们看到的IP,不会再有各种“似曾相识”、“七拼八凑”的粗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