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十三五”期间上海提出将继续对小客车采取总量调控,同时建立车牌发放的联动机制。也就是说,将上海市区号牌小客车新增额度发放规模与交通拥堵指数(道路交通运行情况)、交通环境联动,动态调整额度发放规模。同时,适时调整取得额度所需的条件,从源头上实现小客车的总量调控。
与此同时,最新出台的《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提出,营造绿色交通环境。全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的出行比重不低于80%。
作为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参与者,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忠民表示,自己支持道路上有更多的自行车。
金忠民说,上海很多年前就是一个自行车的城市,“我们希望这个城市能够是慢行的,交通舒适的,倡导市民多用绿色的交通工具,比如自行车。”
根据摩拜单车的计划,年底前将在上海完成10万辆的投放规模。届时上海也将超越杭州,成为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城市,同时还是最大的智能共享自行车城市。
这也就意味着,从今年4月22日开始尝试,到今年12月底之前,摩拜单车用8个月时间实现了上述目标。而对于今年8月16日进入的北京市场,王晓峰称,很可能5个月之内完成10万辆的投放规模。
与目前全世界800个城市由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不同,摩拜的自行车则是由创业企业发起的,在王晓峰看来,也做到了更高效的推进。
比如由纽约市政府在2013年5月推出的公共自行车“花旗单车”,由花旗银行出资4100万美金,在纽约投放7000辆单车,分散在450-460个站点,每天服务3万多人次。
“(纽约模式用了)两年时间规划,三年时间实施,投放了7000辆自行车。”王晓峰说。而摩拜单车的速度,显然远远超过了花旗单车。
不过,现在上海的骑行体验并没有做到完善。王晓峰当天骑着自行车来到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会议,却找不到合适的停车地点。无奈只能把自行车停到路边的铁栅栏处。“保安看了我好几眼,他没有拦我我就进来了,这个体验非常不好。”
说到未来,王晓峰说,上海街头的汽车数量一定会减少,因为汽车利用率不高,一天24小时,真正利用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也就是说利用率只有10%,剩下90%的时间是在荒废。
而自行车是短途出行最好的方式。“如果你有一个约会,要去两三公里以外的地方,你敢提前10分钟就走吗?你肯定不敢,你得提前30分钟走,防止路上堵车,但是有一个方式可以,就是骑自行车。”
“我已经有4、5年没有开车了。”王晓峰说。
不过,在规划者看来,假如市民希望拥有机动车,包括新能源汽车甚至无人驾驶汽车,规划里面也要有一定的空间来保障这一部分市民对停车的需求。
但总的来说,“我们倡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交通在交通运输体系里面的地位,这是我们的价值导向。”金忠民说,这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型,未来每一个人,每一个市民都有责任为这个城市的转型提供自己的贡献。
普华永道中国上海首席合伙人黄佳则表示,虽然生产汽车一定会比生产自行车产生的GDP多,坐出租车也一定比骑自行车产生的GDP多,但是自行车可以减少排放,在拥堵中给人更好的体验,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单纯用GDP来衡量整个城市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