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坳女篮穿上了光鲜的队服和名牌球鞋,却远离了曾经纯粹的快乐。本报记者谢笑添摄
■本报记者 谢笑添
一年之隔再访凉亭坳学校,恍若两个世界。
操场一隅,一座崭新的宿舍楼平地拔起,曾经尘土飞扬的水泥地,如今已被塑胶材质的跑道与篮球场所覆盖。而在校门外,那辆喷着黄色涂装的“长鼻子”校车,甚至会在某一刹那给予外来者些许突兀的都市感。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已不再是认知中一所山村学校“应有”的样貌,焕然一新的面孔之下,那段蜿蜒30公里的崎岖山路始终是这里与怀化市区间无法跨越的距离。
凉亭坳被改变了吗? 答案似乎无可置疑。过去三年,这里见证了一场至今仍在上演的美丽童话———留守儿童占比逾七成的农村小学,因为体育教师张琼琼当初组建女篮队伍的念头,以及这些年在市级联赛的接连夺冠,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如今,学校最早的两批小球员都已走出贫瘠的深山,接受更好的教育。
她们之中,有人在煎熬中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有人则彻底迷失在名校的激烈竞争之中,但无论结局如何,至少这群自小与祖父母相依为命的孩子不必如同父辈那般,早早走向灯红酒绿的城市,为生存奔波。只不过,很多时候,一张名校的入学邀请就足以改变命运,但根深蒂固的偏见却需要经历数代人的成长方能扭转。
外面的世界走进山里
“大山教练”,这是张琼琼最常为外人所提及的名字。在他来到凉亭坳乡前,这里的孩子跑不出这山坳,外面的世界也不曾走近过他们。然而,过去这一年,就连张琼琼自己也数不清,曾有多少人挤着狭小破旧的巴士,慕名来到这里。“拍纪录片的导演、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市区中学的教练,还有很多只是好奇来看看的人。”对于凉亭坳来说,多数人只是留下匆匆一瞥的过客,但也有那么三两个人成了这里的常客。他们从事着与教育或篮球毫不相干的行业,却和小球员们打成一片,听她们分享着不敢告诉教练的成长心事。
篮球传统匮乏的山区学校,一群此前从未接触过这项运动的女孩,却在市级联赛里毫无征兆地打破市区孩子的垄断,成了全国联赛里的“八强之师”,紧随而至的则是雅礼中学、地质中学等名校抛来的橄榄枝。当只属于漫画世界的励志故事真切地发生在眼前,你就能理解,为何这么多人渴望来到凉亭坳,而他们的到来也让这里的孩子领略到一个认知以外的世界———在某运动品牌的牵线搭桥下,队里从不敢与陌生人言语的小女孩罗婷婷第一次来到上海,与NBA球星詹姆斯·哈登相识;在国内最知名的篮球论坛,凉亭坳女篮成了球迷们共同的主队,赛后战报寥寥数语,也能换来鼓励无数。
品牌赞助、比赛直播,一夜成名给予凉亭坳的,绝不止于精神层面。于是,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有些吊诡的画面———那群来自深山的孩子都穿着光鲜的队服,在她们脚下,是很多城区孩子都不曾拥有的名牌球鞋。“凉亭坳是不是变得有些太好了?”质疑的声音合乎常理,毕竟作为旁观者的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所看到的是这群孩子物质生活里仅有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舆论的热度终究会退却,而凉亭坳真的被篮球改变了吗?
这里的改变与篮球无关
说起凉亭坳的故事,亲历者们总会提起三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是学校女篮组建后首场比赛的日子,有些遗憾的是,始终为球队建设无悔付出的校长夏永贤却因市教育局的会议而缺席。76比0,很难相信,这是一场小学女篮比赛的比分。“会开到一半,局长就突然公布了这一比分。”那时候,夏永贤还不知道,这一悬殊的比分背后,除了双方的实力差距,还因为对手赛前的一句“乡巴佬”。
然而,如此畅快的场面后来却再也无法出现。“人情世故”,即便对于从小享受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而言,这个词也太过遥远,但在两个月前,罗婷婷和她的队友们却切身感受到了这四个字背后的意味。又一年的市级联赛,又一系列毫无悬念的胜利,对于篮球根基本就并不深厚的怀化而言,凉亭坳女篮的统治不可撼动。更准确地说,并没有人真正想要去撼动———从场下懒散、凌乱的集结,到场上生疏的基本功,日常的训练强度与态度一望便知。
在凉亭坳学校的对手中,这并非孤例。这些队伍没有全然放弃抵抗,她们抗争的方式便是抗议。指责对方教练不近人情,要求对方球员消极防守,更有甚者在首节结束后就凭借本方教练的威望提前叫停了比赛。“就让她从你身边过,不要伸手去防。”这是在日复一日的苦练中,张教练从不曾提出过的要求。望着孩子们依然本能地执着防守的画面,以及她们被换下场时不甘的眼神,张琼琼又何尝不感到心酸,“辛苦训练这么多日子,大清早就从山里出发,结果却是这样,她们的热情迟早要被打击殆尽。”
正如凉亭坳女篮的横空出世未能让这里形成良性竞争一样,这所山区学校的诸多变化也与篮球没有太多关联。这些改变中,塑胶操场与“长鼻子”校车是怀化市郊各学校基于教育局政策的标配。除这一众望所归却与篮球无关的利民政策外,现实依然无奈,张琼琼仍是学校里唯一的体育教师,因为精力匮乏,不得不搁置此前一度组建的男篮队伍。而在周末的闲暇时光,膝下已有两个孩子的他不得不在周末前往篮球训练营兼职,以补贴家用。
篮球教练出身的张琼琼并非没有选择,三年特岗今夏期满时,曾有多家市区名校许以优渥薪水,向其抛来橄榄枝,但他选择了留守。考虑到对于这片山坳、这群孩子,张琼琼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这或许还算不上太过艰难的抉择。然而若干年后,当自己的孩子也面临着择校难题时,揪心的时刻或许才真正到来。
偏见依旧根深蒂固
失望的现实之下,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振奋,那一定是“依然不断地有孩子走进更好的学校”。湘西并非河南或是辽宁,这里的球员很少能最终走向职业舞台,而这也很可能是凉亭坳孩子们的宿命。正如湘潭中学教练的评价,“她们的出色是作为整体,天赋并不比其他孩子出色太多。”天道酬勤的奇迹并非没有可能,但对于这群孩子而言,重要的事情大多在球场之外。
生活在大城市,你找得到一万个理由去奋斗,也有一万个转角让人摸不着方向。在凉亭坳走出去的两批孩子里,有人早已懂得了机会的不易,拼了命地去追赶球场内外的差距,也有人陷入了攀比,“选择近百元的理发店,要着近千元的生活费。”因为篮球,她们闯出了一条祖辈们从未走过的路,但独行在这条陌生的路上,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会撞几次南墙。
这群走出大山的孩子是幸运的,无论境遇如何,她们有机会切身感受读书对于自己人生的改变。然而,在那片贫瘠的山村里,过往的偏见还在一如既往地重复。“家长当然也愿意孩子去名校念书,但很多人嫌城市里花销太大”,比起对自己的奔波游说从不感恩的态度,家长们陈旧的理念更让张琼琼感到无奈,放弃名校的案例也并非没有发生过,“很多家庭其实并不缺钱,但家长宁愿自己玩掉、花掉,也不愿用在孩子的教育之上。”
如果与村里的老一辈简单聊上几句,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在他们的认知中,“聪明的孩子到哪成绩都好,读书不好也没关系,尤其女孩子”,而教育资源的差异总在被有意或无意地回避。偏见不会因为某些学生走出这山坳而扭转,或许多年后,当经历了人生洗礼的她们再次走回山里,家长们才会真正意识到其中的不同。
记者手记
“被成长”的无奈
■本报记者 谢笑添
初次拜访凉亭坳时,那条蜿蜒的盘山路还满是坑洼与尘土,望着如今脚下这片灰蒙蒙的沥青公路,脑海里竟不断地跳出诸如“光鲜”、“亮丽”等词汇。如果不是公路上偶有村里人赶着牛羊经过,你很难相信自己正置身在贫瘠的山坳之中。直到眼前倏然出现那块“前方山体塌方,请小心绕行”的警示牌,看着满地碎落的石块,才会意识到,美好的画面背后,涌动的暗流并未停歇。
这种先扬后抑的心里落差,也正是与凉亭坳的孩子们相伴这些日子的情感历程———原本不过是想亲眼见识下,接触篮球不过十余月的她们为何所向披靡,到头来见证的却是过早谈论人情世故对其天性的压抑。四个月前的上海,教练张琼琼带我见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的罗婷婷。害羞、木讷,除了临别前的“再见”,罗婷婷一路始终无话。然而后来,当在山坳里那片她熟得不能再熟的球场再次见面时,罗婷婷陌生得让我不敢上前问好。她的言语依然不多,表达起情绪却颇为直接。扭伤了腰后依然倒地扑球,被换下时神情落寞,每当张琼琼做出换人的手势,板凳上的她总是将身体不自觉前倾。
面对对方教练的“让分”请求,没有人比张琼琼更能理解罗婷婷的情感,“因为读书晚超龄,明年的全国联赛她没法上场了,这就是她最后一次代表学校参赛。”这是一件远比失利更让张琼琼无可奈何的事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类似要求似乎并不过分,就连篮球论坛里也有人责备他不近人情。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才是明智的做法———去年,凉亭坳女篮的毕业生们大部分进入了同一所初中,当仅仅初一的她们险些在市级比赛夺冠后,今年的联赛仅剩下这一支球队报名。
当“不要防守”的指令从张琼琼的口中喊出,他很明白,沮丧的情绪是如何在一瞬间传遍整支球队的。“她们的心里一定很不解,为什么认真防守反而被说,训练的时候教练并不是这么教的。”
终于在某场例行“让分”的比赛后,校长夏永贤喝了场闷酒。虽然他不曾说,但每个人都知道原因。这么小的孩子,该不该去压抑她们不服输的天性,答案压根没有思考的必要,但他们面对的压力远比想象中更大。球场另一端,那些被“让分”的孩子却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她们只是觉得自己得分突然变得容易,意识不到得分的阻力正在慢慢消失。”这是另一支球队的教练意味深长的解读。是的,故事的后来,同样无辜的她们也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只是未来的人生路,又有多少阻力会如同这样“无故”消失。当然,那些提出“让分”要求的教练,顾及的恐怕远远不止孩子们的情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