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建市内首座无性别公厕,预计将本月下旬试运行,掀起了一轮关于无性别厕所的讨论和科普。
这座没有性别限制的厕所,位于浦东新区张家浜浦东南路路口的公共绿地内,而且不同于封闭的普通公厕,它是敞开式的,远看像一个灯光展示区,但走进去就能看到隔间,该座无性别公厕有6个座便隔间、4个蹲便隔间,另外还有男性小便间。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科技信息科蒋瑞志表示,该公厕的隔间面积较普通公厕更大,进入隔间后,门板上会提醒其他如厕者“里面有人”。同时,隔间之间设计了高达2.30米以上的挡板,隔间下方的缝隙也将封死。
为何建立此类公厕?对此,蒋瑞志表示,建首座无性别公厕,这是一次对合理配置公厕资源的试点,旨在减少女性如厕排队的情况。如其所言,女性如厕排队问题在生活中确实常见。根椐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35秒,女性如厕频率大概是男性的1.5倍。
上海的这座无性别公厕试运在即,在另一座大城市北京,今年来也出现了一批无性别厕所,这些厕所有个特殊的名称,叫“性别友善厕所”。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国内也早就有过尝试了。无性别厕所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多实践,在国内也已经有多个城市做过侧重点不同的尝试。据媒体报道,沈阳和重庆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增设“无性别公厕”,该类公厕均以移动式环保公厕为主。此外,今年,青岛首个“第三方”卫生间投入使用,即无性别卫生间。
这些城市设立无性别厕所的初衷,都意在解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尤其在景区、商场等一些人员密集区,常见女厕门口排起长队,男厕厕位还有空余的情况。
在很多人看来,无性别厕所还只是个新鲜事物。因此,当它频频见诸媒体时,争议不断便不足为奇。关于无性别厕所,“废”还是“立”的争议就一直不断。公众对于无性别厕所也有些无所适从。有些人看到无性别厕所,觉得不知道是给谁的所以不敢进;有些人担心会客观上为偷窥者提供便利甚至可能加大性侵害的概率;更普遍的是,对异性使用习惯或者意外事件所带来的小尴尬感到别扭,诸如有些女性担心男性使用习惯不好影响厕所卫生或者在厕所里吸烟等。
无性别厕所,既是一种公共服务的解决方案,也是一种社会理念的倡导,它们应该是并行不悖共同体现在无性别厕所上的。上海这次的敞开式设计出现了美观性影响实用性的疑问,怎么样保证隐私、安全并在方便和概念倡导之间取得平衡,需要在尝试中不断完善,也许在尝试的过程中,会有更多新问题,也许最终会被更好的方式所取代,但无性别厕所,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妨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