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张垚(左一)和高敏在与学生们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校园生活。龙钢摄
他们推门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他们品尝午餐,体验学生在学校的饭菜是否安全、可口、营养;他们甚至还能列席校务会议,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商讨的学校决策,都有知晓和参与决策权利……别误会,这些并非是教育专家来学校调研,而是层层选拔出的家长,受邀到学校当一天“校长”。
3年前,虹口复兴实验中学从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激发办学活力入手,推出了“家长做一天校长”制度,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家长校长”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
为“推倒围墙”争当“家长校长”
几天前,张垚匆匆吃完早饭,往包里塞上一张课程表和一张学校教育管理活动表,就告别上初二的女儿张睿出门了:“今天爸爸要到你们学校去做一天‘校长’。”张垚来到了虹口复兴实验中学,和护导老师及学生一起,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
这是张垚和另外3位家长徐颖芬、高敏、操燕首次轮到当“校长”。上午8时过后,张垚和高敏一起走进了初一年级4班的语文教学课堂听课。“家长校长”可以“凭感觉”推门听课,学校里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甚至不知道哪天家长会到来。当天,4位“家长校长”观摩了早操,还参与课堂听课、教师教研、校务会议、品尝午餐以及与教师和学生谈话等学校教学工作环节。
徐颖芬的孩子今年刚刚升入复兴实验中学,虽然跟学校同处一个小区,但学校里老师究竟如何上课,孩子们如何运动,家长与学校之间隔着一堵“围墙”。“推倒围墙”,设身处地地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是她报名参加“家长校长”活动的初衷;“孩子希望我能来学校了解他的生活,这样能与他有更多共同语言。”“家长校长”成员有权对学校建设提出改进意见,“我也想为自己的孩子、为别人的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校园环境出一份力。”家长高敏说。
深入校园看到“学校的用心”
校门、教室门、办公室门完全对“家长校长”敞开,需要很大的勇气。起初,学校教师觉得课堂里突然来了家长会有些不自在。该校党支部书记吴茵坦言。但实际上,家长走进学校并非要给学校工作“挑刺”,更多地是看到了学校运行的真正模样,反而增进了对学校工作和教师教学的理解。
高敏就在校园里看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当天,一位英语教师刚刚公差回到学校,在出差途中不小心扭伤了脚。“她的脚肿得跟馒头一样,但为了不影响学生课程进度,还是走进教室坚持上课,我们家长看了真的很感动。”她还举例说,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运动量,同时保证学生运动安全,每天午饭过后,学校体育教师都会站在操场上看护学生们运动。走进学校做“校长”,家长们看到了“学校的用心”。
据介绍,想要报名参与“当一天校长”活动的家长,都要准备2-3分钟的竞选演讲,通过全年级家长和老师的投票,差额选举出最终的人选。家长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共享了较为科学的育儿理念,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玲玲(化名)曾在民办学校就读,父母对其有较高的期待,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她的要求很高,强压之下使其产生了厌学、弃学的情况。进入复兴实验中学后,她的母亲也到学校参与了“当一天校长”的活动。通过与班主任和其他家长的深入交流,玲玲的母亲对孩子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玲玲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兴趣。
家长督学落到实处
“在复兴实验中学,‘家长校长’可不是一个摆设,他们有实实在在的权利。”校长吴炎说,“家长校长”具有“五权”:知情权、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和监督权。这几年学校的每一项建设和发展都有家长们的参与,例如学校3年发展规划制定、学生午餐的质量与价格、优秀学生的评选、学生校服式样选定、学校课程建设等,“家长校长”均列席会议并发表意见。
据学校政教主任范倩玉介绍,原本学校午餐每周安排2-3次油炸食品,在“家长校长”的提议下,如今学校午餐每周只安排一次油炸食品;“家长校长”推门听课后,如果觉得教师授课态度不认真或者不适合带教某个班级,学校会安排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与家长一同听课,科学判定后重新为班级选配合适的教师。
吴炎告诉记者,“家长校长”制设立3年来,每个月都设置一天“家长校长日”。通过家长督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这种开放办学成了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
文汇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龙钢